《唐山大地震》里的信念

2022-09-10 07:3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山大地震》里的信念》,欢迎阅读!
唐山,信念,大地



先从网上看见了一句冯小刚的话:看了《唐山大地震》不哭的没人性。 在我眼里,亲情和爱情是贯穿此片的主线:

亲情:元妮-大强-方登-方达一家四口的亲情、方登和她的养父养母一家三口的亲情、登和方达的姐弟情、方登和她的女儿点点、小河和她的儿子点点。

爱情:元妮和大强、方登的养父养母、方登和杨志、方达和小河、元妮和老牛、方登和外国人。

而在这些感情之中,元妮和方登是这些感情的重点,所有的感情,都是围绕这两人而展开的。

元妮和大强的爱情是一种爱的付出,大强为了元妮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而元妮为了大强付出了青春,32年甚至是余生的所有时间。

在某种意义上,死亡相对并不可怕,因为死了,就不会再有任何感觉,就不会有任何情感纠缠着一颗并不坚强却要拼命坚强的心。 我们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如果说---哪天我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那并不是在证明---我们自己本身的伟大,而是感情赋予我们的信念。

可以说:世间最有力量的不是我们人本身,而是信念。

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就犹如行尸走肉,没有任何生命力,他本身永远创造不出任何价值, 当然不排除例外:他被当作标本,被别人研究,无异于充斥在我们周围的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只能被利用。好像恰好证明了我曾经的口头禅:存在即是有价值的。 因为有了信念,才使的一个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 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演的那样:父亲只是想让儿子不再拥有和自己一样凄苦的童年,而拼命拼搏,在一次次的失败打击中愈挫愈勇。这是亲情给予人们的信念。 而《人鬼情缘》中,刻画的是爱情给予人们的信念。

女主人公之所以坚强生存,日夜忍受痛苦的折磨,只是为了延续男主人公的生命,只是因为她知道她的生命是男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只是不想让他失望,不想让他白白付···

很多时候,在一次次的那样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中,生还者远不如死者。

短时间内以泪洗面且不说,只怕就是时间长了,也难免每夜的重复生离死别的选择的梦---怕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

我认为---梦,并不是毫无根据、毫无根由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的梦反映了一个人潜意识里的恐惧和期望。

真正铁石心肠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至亲至爱的人为自己献出了生命!

其痛、其疼、其残酷、其凄苦、其悲凉···怎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清楚的!

人生---有一种剧痛---任何人都无法忍受,那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爱人在自己面前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剧中,刻画了元妮在目睹---强子被倒塌的房屋的砸死、女儿和儿子所在的楼房倒塌在自己面前,她的面部表情---没有泪,神情近乎麻木。

就像人们说大爱无言,大悲无声。或许,人痛到极致,不是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不是


泪如决堤海水,而是··· 一反往常··· 欲哭无泪···

任何事物到了极致---应该是一反往常吧。

在这部电影中,元妮不仅是个妻子,更是个母亲,在丈夫、女儿离开自己后,还有儿子方达需要她的照顾和抚养。

在同意方达被奶奶带走时,送完方达和奶奶,元妮歪着脑袋和身子,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着那绝望的神情,绝望的姿势,就像方达的姑姑说的那样:如果把方达带走了,就相当于要了元妮的命。直到送走方达的汽车停下来,方达从车上跑下来,元妮跑过去紧紧地抱住方达。

儿子方达是元妮活下来的唯一信念。

而信念---却是平凡的我们创造奇迹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母亲的速度。

一个顽皮的小孩,在一个楼上掉下来,母亲在很远的地方飞奔而来,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接住了儿子,那个母亲的脸吓得没有血色,在接住了儿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喃喃自语:儿子儿子···,事后,人们都无法相信母亲的速度,再多次用模型代替儿子从高楼上掉下,让那个母亲跑过来救助,只是再也没有成功过,速度再也达不到真实救助的速度···

无独有偶,还有初中做过的阅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父亲带女儿坐船去看母亲,在船上父亲给女儿削水果,船只不稳,水果刀不小心被擦进了父亲的胸膛,船只上的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父亲的异样,只有当医生的父亲知道---那个水果刀不偏不斜正插在他的心脏上!!一周后,到达终点站,女儿见到了母亲,而父亲却倒在母亲和女儿面前,再也没有醒来··· 不管是母亲的速度还是奇迹的名字叫父亲,都是危险迫在眉睫,爱给予人~心理的信念让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唐山大地震》中,在面临---是救女儿还是救儿子这样艰难的---选择的时候,元妮苦苦的哀求:两个都要救,两个都要救···

人生,有些时候的选择真的让人左右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失去了哪个,都是会在生命中留下无法忍受、无法愈合的伤痕。

从小人的角度去剖析感情:所有的感情,都没有并驾齐驱,都是有先有后,有重有轻。而只有在绝境的时候,才能---准确的---衡量出那些感情的高低轻重。就像元妮在众人就将离开的时候,泣不成声的怯懦的说:救弟弟,救弟弟。而方登---却在此时放弃了敲打砖头,放弃了求生的希望。

只是因为方登感觉自己被母亲遗弃了,怨恨在她的心里生长蔓延了32年,而这份却也怨恨折磨了母亲元妮整整32年。

元妮在大强死后、方达为闯未来离开自己后,一个人孤独的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不是没人要,而是因为---哪个男人能用自己的命来爱我?

我想这部电影中有一个很成熟的角度:对比---于平凡中刻画不平凡的感情。

很多泡沫剧中,男女主人公中总有一个人物---不同寻常,是个公众都喜欢的人物,众星捧月,用不平凡的身份去彰显感情。

我觉得可以做个总结:要么用平凡的人物去突出不平凡的感情;要么用不平凡的人物去彰显平凡的感情。

前面说对比很成熟,是因为这样的例子很多。

在成龙和王力宏的《大兵小将》中对比实在是太多了:大人物和小人物---地位、武艺、


年龄、亲人、经验经历···各种各样的对比,在《大兵小将》这部剧中,我感觉是步步对比。

回到《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中,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很平凡,但是他们却把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刻画的那样真实、那样感人、那样淋漓尽致。 剧中的细节很多都相当成功:

元妮在众人救出儿子,紧紧地拼命地抱着女儿痛哭,只是因为心中的愧疚,让她忘记了一切,忘记了儿子还需要她的救助。而在她被众人拉住劝说背着儿子去找解放军后,那蹒跚疲惫的步伐,那摇摇欲坠的身体,很容易让人看出她的内心在拼命地挣扎,拼命的坚持,而在解放军从她的背上接过方达后,她也瘫痪了下去···

在这里,一定要让解放军救儿子是她暂时的信念,在信念实现时,倒下去是很现实的。 曾看书上写:很多涉足沙漠的旅行者经常死在水源旁,这只是因为被信念支撑的躯体---在信念实现的瞬间,失去了信念的支撑,而导致机体的灭亡。

剧中,元妮并没有把方达培养成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很现实,不一定所有的贫困生都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但是,方达依然有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事业,而且活得很成功。

通往成功的路并不是独木桥,狭隘的观念会封锁人的视野。当一个个世俗的我们---用在校的成绩去衡量一个人的未来时,我只能嗤之以鼻,并给予鼠目寸光的评价,虽然我知道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犹如空气,时刻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让人应接不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99dd2f524de518974b7d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