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作业

2022-04-13 13: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社会学作业》,欢迎阅读!
教育社会学,作业

陈天宇 法商1043

学号:1020401335

教育与发展、文化的关系

教育理论中,有两条基本规律是为研究者所公认的,一是教育受人的发展所制约,二是教育受社会发展所制约。对于教育受人的心理发展制约这与一问题,大致可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是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制约;二是教育人的发展的差异性所制约。前者表现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共性,否则表现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植物灵魂 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并认为分别要在0-77-1414-21岁分别通过体育 德育和智育来发展这三种灵魂。 (一)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几种认识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他把从婴儿到少年的认知发展,区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约0-2以先天条件反射为基础,通过个体的最基本的吮吸 摆手等活动,发展了感知运动图式,将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

前运算阶段(约2-7)开始发展语言,发展成活泼的感觉运动图式,形成记忆的心理表象,运算和语言都表现出自我中心,缺乏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开始形成逻辑 归纳于运算,能从多方面具体考虑事物的变化,但仍有自我中心倾向。守恒的概念 可逆性思维都有了一定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约11-15)思维已能进一步抽象,进行命题与逻辑的推理,能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说,达到思维基本成熟的阶段。 2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

0-1信任对不信任;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2-3自主对羞怯怀疑;依从和自主的能力 4-5自主对内疚;创造性地掌握任务

6-11勤奋感和自卑感;勤奋掌握各种技能

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为我自己的能力 3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同卵双生子的研究:他将一对同卵双生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 攀登 滑旱冰等动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还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

在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上,各个研究者的理论有很大差异,但是,我们若着眼于他们对人类发展的基本假设和整体性的描述,也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的发


展理论之间所存在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把人的发展视为一种开放 统一 合力 上的过程。

第一 各理论都把人的发展看成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而不认为心理发展是孤立的封闭的。

第二 在他们看来,发展是一种有方向性 连续性的过程,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都只是相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一定的重合部分。尽管他们对这些阶段的划分并不一致,但都肯定发展的方向是不可逆的。 第三 各理论对发展的研究可能只是着重于某一方面。如皮亚杰侧重于认知发展的研究,埃里克森侧重于情感的研究,格塞尔侧重于成熟的研究,但都认识到心理的发展是知 情意的统一,是形成一种统一的人格。

第四 各理论都认识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是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既有个体先天的遗传,也有后天的教育培养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第一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量力性原则

第二 教育要以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既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三 要抓住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劳伦兹),适时施教。 第四 教育要给学生的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在埃里克森看来,一个人的人格是沿着由一系列转折点构成的连续体而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在合意的性质与危险的品质之间维持两者的平衡,当消极的性质在比率上超过积极性质时,将会造成发展上的困难。埃里克森对人心理社会化发展阶段的区分,教育意义在于:教育教学中,一个学生落在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化发展的二分法的哪一边,取决于它所体会到的课堂气氛和所保持的人际关系的性质。没有比一个人成长时肯定的自我概念和适当的角色的同一性更为重要的了!儿童需要成人给以心理逻辑上的支持,以便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够满怀信心,愿意在智力上 社会上和情绪上自行检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信任关系,帮助学生发展起积极而健康的人格和人生观。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关系。它们都处在同一个层次,均由社会政治经济所决定。社会发展不可能没有文化,而社会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又依赖于社会教育

二、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其一,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些人类学家所指出的,所有主要的人类文化系统都必然包括教育的成分在内,虽然我们无法确切地指 明文化应包括哪些领域,一一说明其涉及内容,但它首先应包教育等在其中。[2]可见,教育是文化的一分子 时时处处受着文化整体的制约。

其二,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过程,不同教育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体现着迥异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规范、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它大体可区为四个组成部分:价值体系、知识 经验、思维方式、语言符号。这四个方面相依不离,相分不杂,构成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它们融汇于教育活动


过程之中,制约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文化传统运行的过程中,会逐浙形成与此系统相契合的价值判断体系,它对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文革起着 调控、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知识经验受价值规范支配,也深深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由于各地区、各民族语言、反映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得教育具有多元化的色彩。语言符号是文化传统传播、延续所必须的条件 和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全体的关系极为重大。它作为文化中最早发生的部分之一,深深影响着肩负文化传递与传播重任的教育

文化传统上述四个组成部分的协调、配合,造就了不同的教育体系,而“教育体系又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意 识、文化与传统的最高体系”,它“负有传递传统价值的职责”,“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传给下一代。”因而,有多少种不同的文化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教育也就不奇怪了。

其三,文化的流变制约着教育发展的历程。文化并非仅静态地固守其传统,它在历史长河中屡有变迁,教育也随之嬗变更叠。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知识的构成形态具有原始性,是以直接经验为主,并以感性的、现实的形态 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的。这种原始的文化形态,完全可以用口耳相传的教育方式传至下一代。在这里,原始的、自然形态的教育方式与文化积累之间并不存在不相适应的矛盾。在当今世界中,现代化已成为一个中心议题,一些发达国家已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付诸于实践,一些发展中 国家也已吹响了现代化的号角。文化现代化,建构新的文化观——这一现代化中或许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面正深入人心。与此相应,教育的现代化也扯起了风帆,现代化的国家正在使自己的一套教育制度适应其具体的 要求,使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整合于一个共同的制度框架,不断加强教育活动之间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

其四:文化对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其作用的性质是一种影响性的。

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要;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一个国家的人均文化水平高,对受教育的需求程度也就越高。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通过教育进行传递,这样就必然影响社会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因此民族文化传统绝对教育传递的具体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时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即价值和取向,将大大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地位的认识以及教育观念和取向,将大大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地位的认识以及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从微观或具体面上进行分析,文化对教育的功能也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课程结构和教育内容。社会文化的丰富发展,必须促进学鹇教育内容的丰富的课程结构的变化。显然教育内容变化相地于文化发展来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社会文化大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可以打破教育的稳定格局,促进教育内容的发展和课程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带动了学校课程的内容更新和结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439326aaea998fcc220e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