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科学的认识

2022-03-18 22:58:0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对科学的认识》,欢迎阅读!
谈谈,认识,科学



谈谈对科学的认识



姓名: 学号:



科学,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指“分类的知识”。也就是说是一系列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的总和。在课程学习中,我们知道的科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可证伪,可重复,自我不矛盾。这三个基本特征描述的是科学命题,也就是说探索到的科学的结论,或者说科学的知识。但是在平时,我们所说的“科学,不仅仅是获得的知识,同时也是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方式。

其实,通过这几个月在中科院的研究和学习,也多多少少体味到了什么是科学。由于我们多数探索的课题和知识都是属于未知世界中的,所以,我们只能围绕着一个自己假设的科学命题展开自己的实验过程。因为,对于假设命题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我们可能就在一开始走错了方向。这时候,科学命题的三个基本特征就可以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了。我们可以比对这三个特征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命题是否初步具有了科学命题的可能性,然后再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来佐证他。我个人关于这三个基本特征是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的。首先,可证伪。按照导师当时的说法是,科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的获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而不是为了获取证据来证明别人理论的错误。我觉得一个科学命题的成立,首先未必临时会说明其他理论的错误,相反,可能是对另外一个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该命题的存在,必然可以杜绝一些伪命题的发展,也就是说科学命题最终还是起到了可证伪的作用。其次,可重复。我想,可重复性质是针科学实验体系所言的。我们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采用的必然是可靠的实验方法,而不能靠着随机结果来得到科学理论。当然,关于随机结果的统计,依然是可重复的,所以,依然是科学的命题。实验过程的详实,客观的记录,是保证实验可重复的必要条件,我想这也是科研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最后是自我不矛盾。我想这也是证伪性的另一个表述和补充。因为科学命题是可证伪的,所以两个同时成为科学命题的命题必然是彼此互补,或者彼此无关的。也就是科学命题的第三个基本特征,科学命题是自我不矛盾的。然而,我觉得作为科学的命题,


不仅仅是能够解释当前的一些现象,也是能够预测未发生事件结果的命题。正如当年万有引力定律定律的提出,通过计算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一样。我觉得这一点也十分的重要,会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也更加生动,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所理解。

说完了关于科学命题的相关理解,接下来是关于科学方法的一些自我理解。经典的科学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验方法,通过对于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归纳得出一些结论,并不断的进行验证,最终得到科学命题;另一类是理论研究的方法,都过对于已有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从而推演,总结出新的理论的过程。

其中归纳法,又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由于一般的科学现象是没有办法观察穷尽的,所以,完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是十分狭窄的。故而,一般在实用过程中采用的通常都是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观察较大量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大量的实验数据,从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一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但是正是由于其观察和收集的均是部分的实验现象和数据,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较多的漏洞,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也许目前我们学的理论都是正确的,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也许又出现了新的更完美的理论,而之前的理论则显得有了瑕疵。但是,我觉得不完全归纳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将知识从复杂的自然规律中抽死剥茧而出,难免会有各种错误的可能,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获得真正的科学理论,而且,即使后来验证是错误的命题,只要适当的缩小范围,依然是可以成立的命题。所以说,我个人还是支持通过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而且,目前的生命科学领域主要还是通过此类方法获取知识。

演绎法是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推演和总结得出新的理论的一种方法。这种理论方法的研究,可以获取十分严谨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且有可能统一原本不同范围内的科学知识体系到一个大的框架内,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知识理论体系,这对于科学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从这意义上说,“新”不一定指在旧体系之外的陈述,只要是另一种没见过的表述就是新,因为所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述都可以放在一个科学体系内。所以说,演绎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来获取新科学知识。

最后,想谈一下自己对科研工作者的看法与认识。在这里,我已经绕开了“科


学家”这个名词了。记得我们小学的时候,大家长大之后的理想无非是科学家,老师,歌唱家,画家,舞蹈家,书法家之类的。其实那或许不叫理想,只是个梦想,因为很多时候,即使你把它当理想,现实也未必允许。我想这些在小学的时候也许还是可以的,等真正上了大学,也就是我们离梦想最近的时候,往往才让我们蓦然发现,其实梦想没有那么美。当在实验室重重复复的做着实验,结果却总是碰壁的时候,你会发现科学的问题是如此复杂和纠结,以至于我们开始时会不知所措,我们需要严谨的实验方法体系,但是我们又如何知道自己的方法是严谨的?我们不停的思考,阅读文献,想获取自己相关课题的帮助,却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信息多并不是一件好事,耗去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大学,这样的一份科学经历虽说难能可贵,其实若之后,我们再也不走科学之路,也似乎并无半点需要。越来越感觉,科研工作者在中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可能也就是越来越多的精英年青科学家不得不远走海外,寻找自己心中的科学研究之地。不得不说这是种遗憾。国家花大量的钱来引进海外的人才归国,岂止这些人也是从中国流失出去的。现在不想想如何留住人,难道以后就需要这样不停的引进吗?我们以前说扶贫的问题上,输血不如造血,我想在人才问题上,应该也是如此吧,不然,我觉得一切都是虚谈。而且社会也逼得人越来越现实,社会生存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让很多人放弃科研这条除了兴趣什么都没有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回报率相比于同等劳动量来说,回报率太低了。也正是因为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才会让人觉得,钱,权越来越重要,而其他的都不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每年考公务员就跟挤破了头似的,相反高考考研,考博的人数也不再那么多,大量的硕博毕业也直接离开了科学之路,这也不能不说是种遗憾。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对科研工作者的尊重和提高待遇,我想,才能够缓解当前尴尬的局面……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3691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