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灞上秋居》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2-12-10 08:1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赏析-《灞上秋居》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
练习题,唐诗,赏析,解析,答案

《灞上秋居》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解析

'《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律,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

无华,写情真切感人,生动地写出了古代文人为功名而挣扎的不堪情状,具有强大的艺术染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灞上秋居的翻译鉴赏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 2、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第三、四联分析。(6)

1 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

飞过的画面,(3)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5)

2(6)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寄居他乡的凄凉孤独的心情。(2)第三联写秋夜寂静,

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2)第四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2)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


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

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

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

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

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12a6c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