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自然观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0-12-09)

2023-02-01 03:2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生态自然观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0-12-09)》,欢迎阅读!
自然观,人与自然,角度,探讨,生态

从生态自然观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通过对当今社会高速却盲目粗放型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弥补破坏,从而影响了我们未来的生存条件,给后代带来了难以抚平的自然创伤,在这样的人类社会大背景下及时提出了一个正确科学的价值观视角来看待当今人类和自然的发展关系应该向和谐互利依存共荣的方向前进。生态自然观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巨大的,跟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并共同成为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宝贵价值观,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一直贯穿着生态自然观的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创新与应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显示处日益强大。过分的不科学与不全面的发展观使得人类在物质财富涌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一次次无情的惩罚。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互利互存,人们在不断反思探究,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应运而生。而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看待角度。有了正确的方向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便有了坚实的依托和支持,那就是不仅要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指导下牢牢把握住人的发展和自然的繁衍之间的和谐联系,还要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不断去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科学生态自然观的认识。

从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可以归结为“生态危机”这种生态危机又集中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问题;人口问题。这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不协调不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生态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得当代人类不断的对其进行反思。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科学的进步与完善,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生态自然观的确立。

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是解决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矛盾冲突的基本模式。无论人工自然界如何发展和完善,它终不能取代天然自然界,后者是前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面对两者的矛盾和冲突,我们的出路只有是协调两者的关系,生态自然观就是协调两者关系的理论前提,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它跟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在生态自然观和一般人工自然观的上述区别的基础,最终可以归纳出生态自然观的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生态自然观并非简单回到天然自然观,它既是对人工自然观的某种扬弃,又是向天然自然观的某种复归,是更高层次上两种自然观的辩证综合,最终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

第二,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人不是以自然形态,而是以能动的社会主体形态存在的。在人类所涉及的一切自然领域,无不深深地刻着人类活动的印记,以致今天的自然界更是主要地以人工自然的形态展现在人类面前。

第三,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性。人在对自然的关系中,人的能动性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是一个有条件的方面。人的能动性只有当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行动时才能显现出来。否则人类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尽管人类具有主体意识,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绝对不能违反自然界的生态规律,也绝不能超越对生命网络的普遍联系及协同一体的依赖。

第四,生态自然观是出于对自然观的历史研究的理性思考提出的,它产生于生态自然进入实践领域之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自然观的理论研究对生态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

现代生态自然观是一种在考虑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改

1


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智力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经济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之建设法制化,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协调统一,逐步使自然环境、人类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生态发展的自然观。

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时面对三种自然: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和人工自然。而这三种自然中都离不开人类在大自然界的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三点观点:

第一,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 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三, 要区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然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这也折射出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人由自然发展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然自然可以存在,但是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除了物质生活之外人类的精神生活也不例外,这样人类必然要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工了的自然。“人工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对立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了人在自然界前的主观能动性。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人类在实践中的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迫使自然满足自身的需求,这充分体现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能动性,也是人与被动消极地去适应自然来维持生存的动物主要区别。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这也迫使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不科学地对自然的开发与改造,从而提出一系列的果断措施来治疗改善对大自然的原始生态协调,这也为生态自然观的提出奠定了背景与基础,给我们一个合理科学看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视角,以及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方法,进而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上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处理好当前生态环境严峻境况的必经之道,从理论层面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44f64d79563c1ec4da71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