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022-04-25 03:2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欢迎阅读!
格物致知,下册,应有,语文,年级



张家界天门中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 编号: 30 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 主备人:屈先珍 审核人:唐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长评价: 任课老师评价:

课题: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 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

要性。

2.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3. 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4.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学习重点难点】 1.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

2. 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探究本文论述内容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解释“格物致知”意思的句子并理

解,把握各段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 3. 研读课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 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知识链接】

1.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致,推及;知,

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3. “四书”《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学习过程】 一. 独立自学

A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丁肇中( 授予 彷徨..

朱熹 埋没 测量 不知所措

名言警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A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二. 合作交流

B3. 现代观念是如何诠释“格物致知”的含义的?

B4. 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淹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B5. 实验过程具有哪些特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何重大意义?

三. 质疑探究

C6. 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能使说理充分,令人信服,本文在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课文完成表格。

1




张家界天门中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 编号: 30 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 主备人:屈先珍 审核人:唐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长评价: 任课老师评价: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四. 构建知识框架

提出问题: 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 传统教育的弊端 分析问题: 致知精神 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 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五. 检测巩固

7. 下列不全属于“四书”的一项是( A. 《论语》 《孟子》 B. 《诗经》 《论语》 C. 《大学》 《中庸》 D. 《孟子》 《大学》

8.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积的观察。 B. 解放军总部授与我一枚荣誉奖章。 C. 这件事让我不知所措。

D. 我很容幸被邀请去清华大学演讲。

名言警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9. 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A. 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去新知识,并且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10. 课文中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如何改进?

六. 拓展应用 (选作一题)

11.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就又一句说明了正确的认识是来自对外界的探察,请联系丁教授的观点解释这句诗。 附诗: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 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举例:雪融化后是水、钟表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ea89ae8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