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2023-05-05 11:3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分析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欢迎阅读!
道德与法,治教,创设,情境,何在

分析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路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不仅能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与健康发展。文本针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社会、感受与体验生活,让学生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长时间维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需要教师在道法教学中采取科学效的方式来让学生会学、愿学、乐学,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通过形象生动或带有情绪色彩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所学内容,获得心理机能的发展,所以加强情境创设在小学道法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丰富知识呈现的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1]。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广东舞狮舞龙、辽宁民歌、北京京剧等图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来思考问题:这些图片上呈现的是什么呢?结合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本课的课题,并播放《多彩的民间艺术》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有直观感受。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探究问题:如何给不同的民间艺术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探讨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家乡的民间艺术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表演,进而零距离接触民间艺术。可以说,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既能对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加以丰富,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采用角色表演,创设体验情境

角色扮演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即通过对某个角色的行为方式进行定位模拟及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驳斥情绪或同理心。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相对不足,无法透彻理解高深的德育观念,而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弥补学生对道德认知的缺陷或人生经验的不足,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接受德育教育,优化道德品质。基于此,教师开展道法教学活动时,应该灵活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来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体[2]。以走进我们的老师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轮流扮演老师的角色,每个小组负责一天的学科教学组织及班级管理的任务,体验老师的不易和辛苦,形成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思想意识。例如:针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老师需要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注意批评教育的尺度;针对随手乱丢乱扔的行为,老师需要教导学生保持教室卫生整洁的重要作用,并做好监督工作。在这样的情境活动中,学生能更加理解和尊重教师,对教师采取


的表扬或批评教学手段的意义有真正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三、巧用故事内容,创设趣味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优化整合教材资源,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创编完整的故事;或者是结合本课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对相关小故事进行检索,并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讲述,从而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学习知识,获得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健康快乐的成长。换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合理创设故事情境,巧妙结合教学内容与故事内容,才能增强教学效果[3]。以我很诚实为例,教师可以讲述教育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故事,选取《木偶奇遇记》或《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片段进行讲述,让学生知晓诚实的重要性,然后提出问题:为何匹诺曹的鼻子会变长?变长后有何感觉?不诚实的行为会对自己、他人、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三位将士因诚实而死,是否能说诚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解答,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主动思索与领悟。

四、利用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善于利用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认知,让学生思考和知晓是非对错,明辨真善美、假丑恶,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与法制观念[4]。以家庭的记忆为例,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或沟通,对学生的全家福照片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制作成电子相册,辅之以背景音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向学生进行展示,唤起学生的家庭回忆;然后随机抽选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向同学分享自己温馨的家庭记忆;接着,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家中很重要的日子,如家族的祭祀日、亲人的生日等。当然在本课内容的讲述环节,教师也可以阐述古代社会家庭成员的构成,介绍各家族的家训或家规等知识,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资源的利用,将实际生活与道法知识相结合,能促使学生珍惜自己的家庭温暖,形成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情绪。

在小学道法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以角色表演来创设体验情境,以故事内容来创设趣味情境,以生活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解文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的巧妙创设分析[J].新智慧,2020,(13):48. [2]黄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辽宁教育,2020,(3):14-15. [3]尔孜古丽·毕代.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2):109.

[4]徐晓娜,陈蕾.寻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的另一片天地[J].新智,2019,(36):4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20e6a7e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