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2023-01-28 21:0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欢迎阅读!
自主,培养,能力,如何,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来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动,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是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就学校教育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教学的教育引导者。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在学生的一生中显然重要但是相对短暂,而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却是长久受用的本领。将来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要还是靠自学水平去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授之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对所教的班级实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发现:除了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外,课外主动看语文书的学生占17%,偶尔会翻看语文书的占21.8%,有61.2%的学生课后根本不会动一语文书。所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自主获取知识的初步感知,也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且大致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在教授新课前,我会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有目的的看书。当老师讲新课时,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听讲。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缩短老师的讲解时间,减轻课堂负担,为丰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提升教学效率。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同时能够查漏步缺,补充缺乏,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习了新的内容后,假如学生能自觉地复习,从记忆规律方面来说,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水平;从知识巩固来说,学生即时地复习能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学生对其他新知识的掌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古人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可见,老师在新课前适当复习旧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外,课后复习也很重要的,它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知识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说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的速度逐渐减慢。所以,每上完一堂课我都得要求学生即时地将所学内容实行复习,这样学生对刚学的知识印象才会深刻。即时且适当的复习,有助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易遗忘,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实行钻研和探究,创新和追求。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1.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喜爱,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很多调查材料说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作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的毅力。而那些漫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是很被动,学习不专心,对待学习任务敷衍了事,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情景,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使用实行问答,化被动为主动学习,表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2.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当学生跨进校门后,我们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书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局限他们思想与包罗万象的世界隔离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让学生擅长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根究底开拓创新。所以,再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大意,自主学习探究找出相对应的答案。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答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获得知识的喜悦。

三、激发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联系生活学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学习语文不但要掌握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语文水平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语文,要学会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事物,捕捉生活中的“语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能够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是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领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并且使他们摆脱了依赖课本、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了知识,获得了乐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其终生受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45a23947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