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挈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3-01-10 22:0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纲挈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欢迎阅读!
提纲挈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提纲挈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张世华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0年第08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社科类文本,文章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其原因,并概述了中西方建筑的共同点。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专业术语较多,但在教材中却是一篇精读课文。笔者反复研读课文,最终确定将语法”“词汇可译性三个词语作为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九大特征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虽然是课文的重点,但对于高中生而言,没有理解障碍,本文的难点是中国古代建筑呈现九大特征的原因。明确了这些,笔者在简要讲解九大特征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想一想,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九大特征呢?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同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因在于中国古代工匠遵循了建筑文法’”,有的学生说中国古代工匠将建筑词汇按照文法行了巧妙组构,还有的学生用文本原文回答。笔者顺势提问:中国古代建筑的文法又是什么呢?学生一时语塞。笔者再次引导:“‘文法词汇是语言学概念,文章将语言学概念运用到建筑学上,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学生答比喻,有学生答类比,有学生答移用,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这三种答案都有道理,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呈现原,笔者要求学生回顾前面所学《拿来主义》的写法。学生略加回忆,即可说出《拿来主义》通篇使用了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了之类的答案。笔者随即引导:比喻论证可使道理更具体、生动,社科类文本也可以借助比喻手法来解说说明对象。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说中国古代建筑之所以呈现九大特征原因的。学生一经点拨,很快发现:本文虽然是社科类文本,但作者为了说明道理,将中国古代建筑的手法、惯例、法式比作人们比较熟悉的语言学概念文法,将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阶等比作语言学概念词汇,如果将中国古代建筑当成一篇文章来看,中国古代工匠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将各个建筑构件依据建筑的法式进行巧妙组构,就形成了文章所说的九大特征。这样的理解远比教师精讲精析要有效得多。

对于文本第三部分中外建筑可译性的讲解,笔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情境:早上见面,中国人会说早上好,英国人会说“good moring”,日本人会说おはよう,为什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说法不一样而意义却相同呢?学生立即明白过来:这是因为语言的不同。笔者又追问:如果你現在正在英国,一大早上给父母打电话,你一定会说爸爸妈妈早上好,而你出门遇见同学,你一定会说“good moring”,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学生还在思索,有的学生已从文本中找到可译性这个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明确,正如语言之间可以互相翻译而意思不会改变一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在建筑上都有自己的文法词汇,中国古代建筑依据文法组构词汇,呈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九大特征,其他国家的建筑也依据本民族文法组构词汇,呈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特征,如哥特式等。经过笔者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可译性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知,对文本内容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解决了文法”“词汇”“可译性三个重点词语,也就抓住了文本解读的关键,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呈现九大特征与中外建筑的相通性就迎刃而解了。可见,提纲挈领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而必需的课堂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襄阳市南漳县第二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1523c4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