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山水画鉴赏

2022-11-18 23:1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大千山水画鉴赏》,欢迎阅读!
张大千,山水画,鉴赏

张大千山水画鉴赏

20世纪60年代起,张大千泼墨艺术作品已让国内外艺术界耳目一新,更为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开拓了一片崭新的疆土。张大千泼墨艺术品中的东西融合,或许是一次最成功的全球化时代艺术创新。

202210月,张大千《泼墨云山》〔镜心、设色纸本〕在中国嘉德成功上拍,成交价848万元。这幅作品作于1981年,张大千当时已83高龄,居住在台湾摩耶精舍中,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仍为台湾博物馆和巴黎东方博物馆将要举办的展览准备画作。此件六尺横幅《泼墨云山》是张大千先生晚年系列泼墨艺术的佳作之一。

四海云游的中国精神

20世纪50年代起,张大千先后在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地云游侨20多年,更是参观了不少西方當代艺术展览,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而1956年与毕加索的艺术会谈,对其艺术观念和画风的不断演变带来深刻的影响。

张大千由于亲身感受到西方当时流行的印象派、立体派创作技法,使他的艺术风格情不自禁地发生转变。他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根底上,开始探索如何结合西方绘画的色光关系,开展出更具有西方现代绘画实验观的泼墨泼彩技法,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西方半抽象的中国意境。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王洽:“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假设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假设神巧。”而以此来描述图2中的“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并无不妥。


张大千曾在访谈中说:“得墨法易,得水法难。”作为一个写意画的高手,他对水与墨之间的内在深刻关系颇有体悟:墨色是否透明而富有张力,需要画家的得心应手,才能使水墨在渗化之间,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3这幅张大千的《泼墨山水团扇》,给人的直观感受是色彩鲜亮,好比一幅讲究构图的摄影作品,饱和度、比照度都恰到好处,颇具现代感。张大千很少使用宿墨,每次创作之前都会将砚台彻底清理干净。因此,尽管有大面积的泼彩或者墨团,但墨色依旧有剔透晶莹之感,而水墨比例的控制恰当,又使作品如仙境一般,意境生动。

同时,张大千在西方游学时,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塞尚、高更、凡·高、莫奈等的作品对其泼彩也有着极大的启发。泼彩法在清代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设色琐论》中就已提及,即“泼色法”:“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之气韵。今以一树一石作人物小景,甚觉平平,能以一二处泼色酌而用之,便顿有气象,赵承旨《鹊华秋色》真迹,正泼色法也。”

收放自如的现代精神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创作分为几个风格略有不同的时期,20世纪50代中期开始,张大千的工笔画风开始向抽象概括、泼墨泼彩的画风转变。50年代后期,张大千对于泼墨泼彩的探索更进一步,画面的抽象感也更加强烈,这种抽象概括的画风不是西方抽象派的简单衍生,因为其作品中除了水、墨与色,还有中国传统绘画中极为重视的造型线条、收放自如的画风,更有中国文化的意境。

张大千的泼墨作品呈现出来的是浓墨、中墨与淡墨的互破互融,少量的以传统技法对细节的勾勒——或是点景人物、房舍、草屋、钓艇、渔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64fe12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