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9)风雅游士

2022-10-30 18: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9)风雅游士》,欢迎阅读!
游士,古诗文,解说词,风雅,赏析



《宋之韵》解说词【19】风雅游士

《宋之韵》解说词【19】风雅游士

姜夔和苏轼一样,在诗,词,文,书法,绘画这些方面都够上一家,虽然知名度不及苏轼,还是写有专著的音乐家,造诣很深,这是他超过苏轼的地方。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宋代一大家,对后世一直到清代都有影响。他与辛弃疾同时而略后,有过交往,也学着写过辛派词。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1205年,六十六岁高龄的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当时南宋朝廷正紧锣密鼓准备北伐,因此抬出辛弃疾以壮声势。他在镇江这里写了名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这首词就是用辛词韵脚和模仿辛词风格写的。词中赞叹辛弃疾是再世诸葛亮,出任镇江知府是为了报答朝廷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以神京即开封府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老百姓都在盼着南宋的能打回去,因此他提醒辛弃疾像东晋桓温北伐时那样去看看自己多年前种的树,也就是去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是否还是老样子。这就是说,他认为辛弃疾必定马到成功,会一举扫灭金朝,收复中原。

由于身世不同,因而没有慷慨悲歌的激情,而只有一些想说又不想多说的怨怅,下面这首《扬州慢》是他忧时怨乱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中写的是1126年靖康之变,特别是1161年金朝完颜亮南侵对扬州造成的破坏。尽管战争已过去十六年,而距靖康之变已半个世纪,扬州却始终没有从战争的创伤中缓过气来。词人走过“春风十里”看到的尽是被春风吹醒的野草。“自胡马窥江去后”的窥字用的非常精警。金兵只不过到长江边上偷看了一眼,就使扬州残破不堪,以致这废池应当是指瘦西湖和残剩的大树冷嗦嗦的喘息着,还生怕人提起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几句说的极为沉痛。其感人之处在于不直说战争的残酷性,而将废池乔木拟人化。通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夸张,让读者去体味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凄厉的号角声,吹落了黄昏,吹浓了寒气,使这座空荡荡的荒城显得更加空旷,更加使人无法忍受。

下片宕开,由眼前荒凉的景象,跳到晚唐诗人杜牧在扬州称心的游玩。唐人心目中的扬州,比得上现代人心目中的上海,曾经是那么繁华热闹。使杜牧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可是如今,就算他复活了重游旧地,看着这一片荒凉也会吃惊,写不出好诗来了。接着词人又从幻想跳到眼前的现实,“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他在二十四桥那里划船,四无人声,船桨拨动水底的明月,四周是一片无边的凄冷,在逼压过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情绪悲凉的词,有两点须要提起,一是词前有一篇起题解作用的小序,写得短小精练,像一篇小品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读词之前,读这篇凄婉的小序,读者由不得先就已调整心态,进入词人设置好的角色,去为词人的悲哀而悲哀。这是姜夔的自度曲,他一共有十七首自己谱曲的词,令人竟想不到的是他在词边都注上谱字,宋词的唱法失传以后,他记下的这些旁谱,就成了研究宋词唱法的第一首资料,是极为珍贵的。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词中多次提到他在合肥有深深恋着的情人,这首词就是从武汉乘船到南京时怀念情人而作的。梦见与情人相见,对方倾诉说自打开春就被相思苦苦地纠缠着,漫漫长夜,这份痴情,你这无情无义的人哪会知道。梦醒后,看着情人寄来的书信,摸着分手时情人做的衣物,忽然觉得,肯定是情人灵魂出窍跟着自己一路走过来,才得以在梦中相见。于是他起来,走出船舱,靠着船篷,仰望夜空。只见明月皓皓,笼罩着两岸重重叠叠的山峦,一片寂静。情人的灵魂哪里去了,莫非害怕料峭的春寒,在朦胧的月色中独自回去了?“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明月西沉,似乎情人的离魂,也跟着缓缓地一同在消隐。是月落还是灵魂在远去,无从分辨。但觉空蒙一片,天地融成了一体。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这也是姜夔的名词,在“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的氛围中,抒情主人公走过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故居,想在他那里呆几天,但陆诗人已无处寻找,只好在深秋的残柳中凭栏怀古。“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几座山峰冷嗦嗦立在那里,谈论着就要降落的黄昏雨,这种句子也是极令人佩服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和前面提到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这种意境都显示出词人清高脱俗的胸襟气度。

姜夔的诗在当时也算得一大家,知名度很高。他的诗,尤其是七绝,清丽空灵,很耐人回味。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诗中有一丝淡淡的惆怅,越读越觉得有味道,他的代表作是不容易读懂的《暗香》和《疏影》这两首自度曲,拿《暗香》来说,如果不强行去追求题外的深意,那么意脉还是能梳理出来的。词人在苏州冷冷清清

1 / 2




的乡野,“江国正寂寂”,忽然闻到梅花的香气透入室内,“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虽然上了点年纪,不那么容易激动了,“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还是想起了以前经常在月下吹笛赏梅的情景。“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由此又想到西湖梅花盛开时与情人携手不顾寒冷去撅梅花,“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看着眼前的梅花,想撅一枝寄与情人,但又相隔遥远,“叹寄与路遥”,于是看着红梅,喝着清酒,烦乱地思念情人,“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想着梅花很快就将凋落,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梅花再开,也就是什么时候能再与情人见面呢?“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700630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