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神话之二牟其中搞卫星

2022-07-12 10:01: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牟其中神话之二牟其中搞卫星》,欢迎阅读!
牟其中,卫星,神话

牟其中神话之二 牟其中搞卫星

牟其中神话之二:牟其中搞卫星 20110322

1992年的牟其中因为“飞机贸易“的成功而一飞天外,记得当时的牟其中是如此这般“志得意满”的:“南德只做大项目,不小打小闹”。于是他在一帮搞卫星的能人鼓动下,实在出语惊世:“咱们就搞卫星”——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翼毛未长出的1992年,孤军向世界高科技产业进行的一次“十字军远征”。

记得那时牟其中想做飞机贸易之时,为了筹集资金,曾到过许多公司游说自己的大理想,可都未能取悦于人。其中某一大公司的总经理与他交往数日后,竟对人说:“牟其中想飞机,真是痴人说梦,不可成功~”待牟其中转身离去时,却又在背后冒出一句恼人又气人的话来:“哼,个体户想做飞机,我看他还想搞卫星呢~”直气得他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但正是这一句带着嘲讽和奚落的话,激发了他的信心:我改天就是要搞卫星给你看看~

事实上最终决定搞卫星项目,绝非是由牟其中这一句赌气的话所决定的。据原南德卫星公司总工程师、航天部博士生导师王福恒回忆,牟其中当时刚做成飞机贸易,手上有闲钱,而国内许多家银行又热衷于“挤热炕头”,于是纷纷找上门求他贷款。也许是牟其中真与商有缘吧,他真心动了搞卫星的脑筋。

当时的南德集团尚处在“火红”之中,按照一向早不见晚不见的“南德工作法”,牟其中于199210月的一个冬日之夜,召集南德高层人士座谈,探讨如何做大做强南德事业方略。当时的统一认识是继续开拓好俄罗斯市场。原因是通过飞机贸易的成功,南德与俄官方和民间都建立起了较好的信任关系,有了不少可待开发的人力资本和经营环境,并培养了一批熟悉俄方环境,又有着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外向型经济人才。他们中既有许多家住俄罗斯,懂俄罗斯多种民族语言的专家


学者,又有懂俄语,并了解俄罗斯社会与经济的经营管理人才。于是大家都认为俄罗斯在民用生产方面不具有可借鉴性,但他们在

民用航天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利用上,无疑是具有可为“中用”的好东西,其中尤以卫星实用技术最为国内外市场所看好和急需。这一统一的认识,自然正合牟其中好大喜功,敢于为天下人先的性格:他真的决定做卫星了„„

记得那时国内外的市场经济气候是:电视作业最为大众喜爱的传播手段之一,它最引人瞩目的走向是上星,而谁能上星,才能以最先进的技术优势赢到最多的观众。国外诸多电视台,包括港、澳及台湾的诸多电视台在内,都正在朝这方面努力迈进,厚望着借助卫星发射自己的节目,去抢占观众市场。有的电视台甚至连频道都选定好了,只要一有“星源”即可捷足先登,抢占观众市场。用专业性的话说,谁拥有了卫星转发器,谁就拥有了市场先机,稳稳当当地从中“发洋财”——赚美元。而当时国内卫星技术与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的卫星信号普遍偏弱,边远地区根本无法接收到。据国外卫星技术权威的估计,中国要在这方面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俄罗斯的卫星技术水平,至少需要1020年。显然用俄罗斯日趋成熟的卫星发射技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无疑从那个角度看,都是商业无限,有大利而无一害的。更何况在国内几十家省级电视台还没有一家“上星”的情况下,南德先入为主做这个大项目,“钱途”肯定是无限广阔的。

于是天性便不守陈规,只想探索创新的牟其中真正投巨资做起了跨国卫星生意„„

但可惜的是,他所做的这个“卫星梦”初战便告败——第一次发射“流产”了

199210月,牟其中为此项目成立了两个卫星公司:一为北京南德商业卫星公司,具体负责卫星的购置,发射业务;一为北京南德卫星运用公司,具体负责卫星的地面运用业务和商用租赁业务。据事后的专家论证,这次发射失败的原因有二个:


一个是作为南德卫星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王福恒,对国际卫星技术的发展和换代技术欠了解,不知道航向卫星才是“地平线系列”、“特别快车系列”的升级产品,而只认定了那种成本低,信号弱的卫星“地平线系列”,殊不知这种产品根本不适合地大物博的中国国内市场使用;二是作为主要决策者的牟其中,由于与俄方做飞机贸易的成功垫了底,财大气粗,想一锄头挖几个外国“金娃娃”回国,竟在未经专家们研究认可的情况下,

仓促作出了购买“地平线”卫星的决定。最终致使南德的“卫星梦”,一开始便破灭了。

19938月,牟其中任命虽不是卫星技术专家,但却是既懂卫星技术又精于市场经营管理的王德国出任北京南德卫星应用公司总经理。

结果不用说,这是牟其中对卫星“贼心不死”的第二次冲刺。此时国内外卫星市场的开发和利用已迫在眉睫,东南亚个别地方的试验己初见成效。王德国经过诸多努力,分别与北京、四川、广东等几家电视台签订了租用南德

卫星发射自办节目的合作意向书,总价值近2亿元。

但又可惜的是,在此万事俱备,只求卫星发射之际,却再次发生了天有不测风云之事。对此,新华社记者袁光厚在《南德卫星上天记》的通讯中是

这样记叙的:

“一瓢水,从天而降”。所料不及的是,国家又一次宏观调控,调整金融秩序,民营企业又成为“重中之重”。这里,银行已不能顾及原来的协议,催着南德本应在1997年分期还清的2亿多元人民币的飞机贸易贷款。南德为了顾全大局,只得忍痛损失三、四千万万的应得利息,按银行要求重新调整了与有关方面的债友、债务关系,提前还清了这笔贷款。这一被牟基中称为“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遭遇,从经济上给南德继续进行的卫星业务增加了难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740f22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