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

2022-12-07 07: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欢迎阅读!
教育社会学,班级,视野,文化

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

要: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班级文化,作为教育社会学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教育社会学视角,论述了班级文化的功能,强调了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班级文化;功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吴康宁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2001年)中认为: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班级文化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班级文化与其他文化共同存在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促进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研究的多元化。 1 解读班级文化

班级是传播社会文化的媒介,是一种能够选择、传递社会文化并能够聚合社会文化的文化实体。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其能够扮演好社会所期望的角色,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有必要对班级文化进行教育社会学分析,以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呢?不同的学者,视角不同,给出的班级文化的内涵也不同。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所占有的文化的总体。(赫京华)班级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潜在性。”x(李学农)

教育社会学中一般认为,班级文化(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子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它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或者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各个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的人际环境以及班级的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主体标识;班级的黑板报、墙报、活动角以及教室内外的环境布置等则是班级文化的物化反映。 2 班级文化的功能

被誉为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帕夫雷什中学》(1983年,赵玮等译)中认为: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可以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的最微妙领域之一。班级文化就是这样微妙的教育领域之一。班级文化,植根于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灵魂深处,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有各种教育功能。 2.1班级文化的社会化功能

涂尔干在其著作《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中将教育界定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年青一代所施加的影响。目的是使儿童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和道德状况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社会环境。由此得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郑杭生《社会概论新修》)社会化的目的是使个体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社会规范,进而适应社会。班级文化正是在不断向学生个体传递社会文化和规范,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文化不断向学生传递社会价值观,展示给学生特定的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学生不断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学生在处理自身面临的问题时,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既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又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 2)班级文化不断向学生传授较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从中学会了独立生活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获得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如在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运用学到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很好地照顾自己。


3)班级文化不断教给学生社会规范、训练其社会行为,使学生个体的目标与社会的总体要求相统一,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完成社会任务。学生在班级群体中一旦养成遵守规范的好习惯,待其以后步入社会,也会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

4)班级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中,使学生明白,在一个班级群体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地位,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现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望。学生个体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就会得到群体的接纳和认同,获得群体归属感,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2班级文化的选择性功能

班级文化的建设具有选择性,因此对学生的影响也具有选择性,学生对班级文化的接纳也具有选择性。班级文化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客观情景,班级文化选择那些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的生活,健康的学习,乐观的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和社会上发生的事件。

2.3班级文化的个性化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每一个班级的班级文化都有一个主题,每一面墙的设计都反映了这个主题,对于同一主题,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设计,反映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态度。统一的班级文化主题,彰显出不同的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多样化。 2.4班级文化的保护功能

首先,班级文化具有保护学生身体的功能。在班级的板报中可以设计一些爱护生命的主题,如写上名言您想健康吗?运动吧!” (亚里士多德)运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康,生命力更顽强;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板报中画一些在危难中自救的图画。这样学生一旦面临危险,便可以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

另外,班级文化具有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当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时,班级可以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以健康的环境,治疗有问题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5班级文化具有归属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班级群体形成一种互助友爱、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处在和气、互助的班级中,处处感到温暖,时时感到关爱,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我是这个温暖的群体的一员,在学生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班级归属感。如果班级受到表扬或者当班级获得某种荣誉时,学生会有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并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因此说班级文化具有归属功能。 2.6班级文化具有管理功能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软件,它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可见,班级文化对班级管理有重要作用。

综合以上对班级文化功能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益处良多,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好的班级文化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还能够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促进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赫京华.班级社会学分析[J].教育研究,19882).


[2]A·Giddens.社会学(上册)[M].张家铭等,译.唐山:唐山出版社(台),1997. [3]北川隆吉.社会学辞典[M].有信堂高文社,1984. [4]滨岛朗,等.社会学小辞典[J].有斐阁,1977.

[5]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学出版社,1991.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7deb97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