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概述

2022-12-15 15: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化概述》,欢迎阅读!
社会化,概述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

一、 社会化的含义

所谓社会化,概括地说,就是指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过程。由此可知,广义的社会化指生命的整个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即是,狭义的社会化指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的过程。 微观意义上讲,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生物个体的人(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就是社会化。因此,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抛弃生物性,增加社会性的过程,

也就是不能以生物性的冲动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宏观意义上讲,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为了自己的群体发展,延续下去,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一代代的新人,把工作接替下去的过程。 综上所述,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

社会生活的过程。

?

二、社会化的实质

社会化是人的需要和教育的辩证统一,是个体自我选择和社会教化的矛盾统

一,是个体社会互相作用的双向过程。

(一)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内部要求,是个人积极活动的内因,也是个人行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人的需要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和前提,人的需要只能

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得到满足和发展。

(二)社会教化

社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来塑造个人,它力图把业已形成的社会关系,化传统和制度灌输给个人,以使其在原有的,既定的轨道上运行,社会教化具有强制性特点。社会赋予它的各种机构以教化大众的职能,它总是把社会中的个人当作客体进行整合,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明显带有该社会的烙印,就是社会

教化的结果。 (三)自我选择

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接受社会的文化和知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自我选择明显具

有差异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构成社会的多样性。

?

三、社会化的类型

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这五种类型,有的是人生的必须经历的,比如初始

社会化;有的则是不一定会经历的,比如再社会化。

(一)初始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二)预期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这样一种社会化的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比如,学生在大学里进行的大量学习都是为将来在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这种学习过程就是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

化大量发生在青年时期。

(三)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基础上的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发展

社会化亦称为继续社会化。

(四)逆向社会化

在过去,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给长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就是逆向社会化,比如,网络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长辈就应该向晚辈请教和学

习。

(五)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有已经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第一,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他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社会化既

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

四、社会化的意义

人与社会处在复杂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中,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双向的适应和改造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和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其二,没有社会化,社会就不能延续发展,社会也就难以存在。其三,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

去。

(二)从个人角度分析

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存在的必要前提。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化就是把自然人或生物人塑造成社会人的过程。对每个人来讲,都必须首先通过社会化的途径接受社会化,学习生活技能,掌握社会

生活的方式,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 另外,社会化还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须的途径。社会变迁会造成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由于整个社会相互适应变为相互不适应,从而使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感到严重的心理紧张感和压迫感,甚至使个人的生存活动和发展出现困难。时,个人就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继续社会化,以期与社会变化相适应。诸如,更新观念,转变意识,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克服心理障碍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95bd3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