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2022-04-26 06: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欢迎阅读!
培养方案,城市,专业,管理

城市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途径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智慧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为主要方向,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城市管理学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懂经营、会管理,能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执法和综合管理部门、城市投资和咨询机构、国土部门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部门、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

2.人格健全,理性、包容,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身体健康,乐观向上

3.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城市管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调查、分析、决策、协凋等综合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城市综合管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

6.掌握网络时代城市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

8.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管理创新能力。 (三)培养途径

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构建合理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博与专结合起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多学科交叉型的现代城市管理服务人才。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学术含量和现实针对性;同时,通过系统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利用专业学生社团、社工机构等载体和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开设讲座等形式,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紧密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

本专业要求修满155学分,其具体分配为:通识教育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48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6学分);学科共同课40学分;专业必修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其中专业限选课12学分,专业任选课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含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3学分,讲座2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一般为4年。学生依据《湖南商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可3-6年内完成学业。

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主要课程: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法学通论、政治学、社会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管理、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土地资源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电子政务模拟实习。本课程是《电子政务概论》的同步实验课。旨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处理各项政府公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二)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实验。本课程《地理信息系统》的同步实验课。通过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和空间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能,包括地理数据采集、处理和科学管理等技术和地学综合分析框架构筑等能力。

(三)社会调查与统计软件综合应用。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应用SPSS等综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统计方法和技能。

(四)城市发展政策制定与评估模拟。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分析城市发展现象、问题及政策管理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城市公共部门或社会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制定城市公共政策破解进行讨论与规划,或对已经实施的城市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写出政策分析报告或评估报告。

(五)毕业实习。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际工作的了解,积累工作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开展调查研究。

(六)毕业论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本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人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途径对照表

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途径对照表



序号

培养规格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

培养途径

(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认知实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

1 制度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 人格健全,理性、包容,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

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2

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育、普通逻辑学、中国文化概论、通识类选修课程、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身体健康,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项目、大学体育等。 乐观向上。

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城市管

3

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调查、分析、决策、协凋等综合能力。

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法学通论、政治学、社会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管理、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土地资源管理等。


4

熟悉我国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等。

法学通论、城市管理法规、房地产法、制度经济学等。

认真学习经济管理分析软件应用基础、统计学、公共管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社会调查与统计软件综合应用等基础理论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各类社团活动、读书活动等实践环节。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

5

城市综合管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

6

掌握网络时代城市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知识,具有计算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智慧城市管理、电子政务、大数据城市治理等。

7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大学英语1-2)、大学英语拓展课(1-2),鼓励译的应用能力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管理创新能力。

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水平测试。

应用写作、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教育项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通识类选修课程等。

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96e31f66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