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的传承 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2-03-28 19:40: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畲族文化的传承 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欢迎阅读!
畲族,传承,文化,创新



《畲族文化的传承 浅谈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时代已经发展了,没有创新的传承无法适应整个时代的节拍,也自然失去了时代的生命力;而没有传承基础的创新则是在毁坏畲族文化,曲解畲族文化,更不会拥有畲族文化的内涵,这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传承是目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基础,创新是提升,然后再升华为进一步的传承与创新,所以“创新”就显得更为复杂和有难度,如何紧扣畲族古老文化的内涵,保证其原生态本质,又将其融入到当今的大文化背景,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喜欢畲族文化,而做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畲族文,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畲族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帝,我们的山歌,我们的服饰,我们的语言,甚至是那已经失传了的文字,还有那些手工织就的纹带,无不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可是,在三月三,还能有多少畲族的姑娘小伙在对歌,就包括我在内,我也不怎么会那种山歌,再一次,我感到无奈。” 这是一段在百度“畲族吧”里的文字,估计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畲族小伙子发表。是啊,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然而小伙子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无奈和感慨也正是畲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所在。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的凤凰山,四姓分别为盘、蓝、雷、钟,后因各种原因迁徙散落各地。在迁徙过程中,畲民们依山而住、傍水而居。常年的迁徙生活,更加丰富了畲民族的文化内涵,畲民还因此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人”,不仅体现了畲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坚强和善良,还表达了畲民乐观、豁达、幽默的生活态度,美好生活充满无限憧憬和祝福。 仅仅“山哈”两个字,就包容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足可见畲族文化底蕴之深厚。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时代的发展,畲族文化也在无形间流失:由于没有文字,很多历史无法记载,于是人们“以歌传史”,但如今已经有很多年轻人不会讲畲语,更不会唱山歌;畲族姑娘赠送心上人的定情物“手工彩带”,多么美丽,多么浪漫,但是现在还会编织彩带的畲家姑娘却寥寥无几;在老人们看来,极为神圣的成人礼,如今还有几个“佛生仔”(畲语称呼小男孩为“佛生仔”,小女孩为“泼妮仔”)会参加?畲族的服饰,穿在人们身上的“畲家史书”,却没有几个人爱穿了……这究竟都是怎么了?这么美好的文化,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是畲族人民不热爱自己的民族了吗?当然不是!是畲族文化魅力不够吗?也不是!是政府和社会不重视畲族文化吗?更不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越来越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关注和投入,畲族的很多文化项目都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畲族山歌”、“畲族三月三”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十多位民间艺人被评为非遗传承人。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呢?我想这就是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时代已经发展了,没有创新的传承无法适应整个时代的节拍,也自然失去了时代的生命力;而没有传承基础的创新则是在毁坏畲族文化,曲解畲族文化,更不会拥有畲族文化的内涵。这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传承是目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承是基础,创新是提升,然后再升华为进一步的

.




传承与创新。当然,传承不是呆板的传承,在充分尊重和继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不能“心胸狭隘”地容不得半粒善意的“沙子”,毕竟时代一直在发展,我们的民族也需要发展和充实,这种发展也将同样会成为民族历史中的一页,就像曾经的迁徙历史一样,只是年代和内容不相同罢了。而创新更不是凭空的创新,也不能是画蛇添足、人云亦云的创新,必须是在传承基础之上,实事求是、锦上添花的创新。也许“创新”会给人带来理解的误区,觉得创新了,畲族文化就不再古老,就不再原汁原味了。所以“创新”就显得更为复杂和有难度,如何紧扣畲族古老文化的内涵,保证其原生态本质,又将其融入到当今的大文化背景,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喜欢畲族文化,而做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现实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畲族山歌,它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民喜欢以歌代言、以歌叙事、以歌抒情,恋爱时对情歌,劳作中唱解乏歌,婚娶时唱喜歌,丧事时唱哭歌,在畲民的生活中无所不歌、无处无歌。然而,这些却都已经成为“曾经”!究其因,笔者认为,创新依然是个主要因素。由于畲族山歌通常只有一个调儿,而且大多为即兴编唱,四句一首,一句七个字,而且对仗工整押韵,这就为山歌的广泛传唱带来难度。如今的畲民,过的不再是刀耕火种的日子,他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在改善,如果仍然只学祖辈传唱的那么几首歌,当然无法与如今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既然山歌提倡即兴编唱,大多为祖辈们在生活中即兴所编,那么为什么不能在现在的生活中继续编唱,融入现在的生活元素呢?富有时代气息的歌词,具有古老韵味的曲调,朗朗上口的畲族山歌,谁说不依然能够成为当今畲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呢?再比如民间手工编织的彩带,这是畲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畲族彩带的编织技艺,曾经作为衡量畲家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是每一位畲妹都必须学的本领,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因为彩带不仅是姑娘还礼时送给心上人的信,在畲民的生活中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既可用作“拦腰带”(“拦腰”:畲民劳作时所围),也可作婴儿的“布裙带”(“布裙”:代替裤子的婴儿裙),还可以镶饰单调的粗麻布衣物。但如今,琳琅满目的各式非手工织品几乎已经替代了手工彩带,而且随着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老的“拦腰”和“布裙”在生活中也已不太需要,在大多数人眼中,彩带除了还具有些“纪念”意,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已不再重要。但是如果,我们赋予彩带更丰富的内容,如果让它的长度、宽度不受限制,如果让它的编织技法不那么繁杂,如果让它的纹样有所创新,如果让它与现在的生活结合得更紧,如果让它像“十字绣”那样成为装饰点缀的精美工艺品…… 很多的如果,多的假想,小小的思索饱含的却是对畲族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一种文化与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祖辈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则应该在我们的生活里继续传承和延伸这种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是几个人或是几群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共同探索,需要全社会对民族文化传承形成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0b1628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