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蝉》《孤雁》《鹧鸪》看古人的表达艺术

2022-04-16 10:1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古诗《蝉》《孤雁》《鹧鸪》看古人的表达艺术》,欢迎阅读!
孤雁,鹧鸪,古诗,古人,表达

从古诗《蝉》《孤雁》《鹧鸪》看古人的表达艺术

虽说“直言不讳”但直言容易得罪人。古人表达很讲究艺术,要么借物抒情、要么托物言志、要么借古讽今,很委婉,颇有心计。换句话说:内心很狂野,外表很淡定,闷骚型的。我们现代人表达悲伤,说的是:再牛逼的肖邦也弹不出哥的悲伤;表达孤独寂寞愁,说的是:哥抽的不是烟,而是寂寞。俗不可耐。和古人相比,缺乏了古典美,优雅美,含蓄美,但很通俗,也很潮流,很有个性。这就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差别吧。

虞世南的高洁

唐代的虞世南,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唐太宗非常尊重他,信任他,说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法。古人是很重视德行的,因为他是把德行排在第一位。能声名远扬的人一般德行是排在首位的,这和现在就不一样了,声名远扬的一般是有权、有钱的,那些位高权重之人。新闻上头条的经常是什么“国民老公王思聪”典型的富二代,哪路哪路富豪又在哪个国家买豪宅,什么豪车又发生车祸了等等。我们这些无钱无权之人就注重点德行吧,说不定哪天也能名声在外,大赚一笔,这真是说笑了,呵呵。

变红人,总是会受非议的。虞世南于是写了一首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说我声名远扬,这么受皇帝器重,不是因为我会拍马屁,而是因为我有高洁的品格。以蝉自喻,托物言志。

还说了当官者,只有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才能hold住下属,政策才会被更好的执行,为百姓办实事,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的魅力,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拍马屁所得。暗示做官要杜绝腐败,追求清廉。这个主题也是响应了咱们习大大的反腐倡廉,看来腐败自古以来都是常态,防腐更是需努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杜甫的孤独

哥写的不是诗,而是孤独。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就像那只孤雁,经安史之乱后,四川政局混乱,他带着家人离开了成都。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圈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确实会感到孤独。找不到存在感,单调的生活,会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孤雁不喝水,不吃饭,边飞还边鸣叫,深深思念着同伴,也致出现了幻觉,放佛听到了同伴的叫声。野鸦不知道我的悲伤,总是呱呱呱叫个不停,烦死了。

虽说乱世出英雄,但乱世也埋没了很多英雄。因为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每天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愁着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有生命之忧。谁能安安稳稳的干一方事业。离开了他的团队,有一种不能实现抱负和怀才不遇的孤独在里面。还会被那些没有抱负,只会抱怨的平庸之辈嘲笑。所以这首表达的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郑谷的悲伤 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夕阳西下,烟雨蒙蒙,背着点破包,打着一把油纸伞,突然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他走过青草湖,想到了世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就这样投江了,这时,一阵风吹过,美丽的不知名的花落了一地,听到鹧鸪的啼叫声从黄陵庙里传来,想起来娥皇、女英追夫的


悲壮之举,这些令人敬佩的人这么就死了呢。心里一阵悲伤。看着鹧鸪飞向竹林中,已经回家了,羡慕不已,我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呢?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具有古典美、优雅美、含蓄美,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321706ec3a87c24028c4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