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泥塑艺术,弘扬民俗文化

2023-04-08 03:2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承泥塑艺术,弘扬民俗文化》,欢迎阅读!
泥塑,民俗文化,弘扬,传承,艺术

传承泥塑艺术,弘扬民俗文化

泥塑,我们在平时只是随手玩一玩,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与文化底蕴。它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生活不断传承,从乡间儿童的泥哨子到延绅商的案头陈设,民间泥塑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丰富绚丽的世界。

不同于传统泥塑的写实手法,民间泥塑古拙质朴、抽象粗犷的造型,亮丽耀眼的色彩以及它特有的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民间泥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也急待民间的传承和创新。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从陶器皿、陶佛像,到儿童的玩具,从没有间断过。制作工艺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且有天津"泥人张"彩塑、锡彩塑、敦煌莫高窟的泥塑之分类。民间艺人用天然的、廉价的材料,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远涉重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珍爱。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


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现今,不仅传统的泥塑艺术得到了延续,娱乐泥塑也在兴起。在不少的城市里,你还可以找到供人休闲的陶吧,它可以让你感受到,泥土的气息,生命的气息。这也是泥塑艺术的魅力所在,毕竟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泥土。

泥塑艺术不仅在民间有了很好的延续,政府也在教育系统中大力支持着它的发展,很多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开有了专门的泥塑课。

为响应国家号召保护、弘扬、发展和传承民间手工技艺而且以艺养心的心态在继承传统泥塑基础上大胆创新,迎合市场,应时代需求。作为一名手工艺者,我将全身心地投入陕西耀州窑泥塑的保护,研究,创作,推广,宣传,义讲义教等传承工作而努力着。不断发展创新,用几种瓷泥捏制泥人和场景,晾干后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3ea7dc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