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再别康桥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素材 语文版

2023-05-05 19:0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再别康桥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素材 语文版》,欢迎阅读!
康桥,徐志摩,波里,文版,重读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康桥,是徐志摩深深依恋的精神故乡,在徐志摩的诗文中是一个包含了丰富而独特意蕴的心理情结意象,她被罩上了绚丽的光环,赋予了浪漫的诗意。

徐志摩19209月违背父亲让他做个银行家的人生设计,离开美国到英国留学,寻找他自己的人生梦想。他在剑桥大学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课听课,192210月回国,度过了令他“深深迷恋”的岁月。

在当年诗人即将告别康桥时,他写过一首献给康桥的诗歌《康桥再会罢》(作 1922810日,发表于 1923312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诗中写道:“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此去云里雾里,梦魂必常绕,/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上市时节,盼望我含笑归来,/再见吧,我爱的康桥。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康桥的颂歌,也是献给康桥的恋歌。他视康桥为再生母亲:“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康桥是他理想王国的象征,它既蕴涵了诗人对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追求,也是“人天妙合”的自然美境的象征;更让诗人钟情的是在康河里有“纯美精神,流贯其间”。当然,诗人和才女林徽因的一段浪漫恋情,也使康桥成了他“深深迷恋”的“香境”。 1925年徐志摩曾去欧洲旅游,经游伦敦,访问过康桥。回国后写有《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的8月,诗人再次访英伦,游康桥。然而,时过境迁,此时的诗人已经经历了“康桥理想”破灭的现实。他那彩虹般政治理想的“水土不服”,美、爱与自由单纯信仰的不合时宜,诗意化的爱情婚姻理想失败的心灵伤痛,无不让他在旧梦重温中感慨万端。《再别康桥》(写于 1928116日回国途中,发表于 192812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十号),便是诗人故地重游,于“寻梦”之后所作的一首康桥理想的“告别诗”,同时抒发了他对彩虹般理想依恋不舍的深切情怀。这一次的“再别”康桥与1922年的“再会”康桥是有着迥然不同情怀的。上一次的与康桥分手,是热情满怀,盼望回国后,“素愿竟酬”再“含笑归来”。


可这一次与康桥再会带回的却是素愿未酬后的满腔愁绪,这次与康桥的“再别”,是与西天“云彩”的诀别,表达的是理想幻灭后的无限忧伤。 (摘自《名作欣赏》2020年第10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4577f5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