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风在“小李杜”诗中的体现

2022-04-25 15:1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晚唐诗风在“小李杜”诗中的体现》,欢迎阅读!
诗风,诗中,小李,晚唐,体现

晚唐诗风在“小李杜”诗中的体现

唐太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后,曾经盛极一时、雄踞一方的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位的皇帝只是摆设,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外戚专权的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而此时的诗坛受到政治的影响,诗歌也出现了“夕阳西下”“大不如前”的趋势,但并非一片萧条、毫无成就。正是在这种政治形势恶化;百姓生活贫困、饥寒交迫的形势下,现实主义的诗歌在晚唐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了名传千古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甫。他们二者的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为世人所传诵。 一、 中兴梦断,士气消沉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势力一落千丈,中央政权受到严重威胁和削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倾轧。外患四起等严峻形势,成了晚唐诗人才子心中无法抚平的沉痛。中兴王室曾努力过想要重振朝纲,但因宦官朋党相互勾结,这场中兴之梦中就像甘露一样稍纵即逝。黑暗混乱的时局使贤士遭殃,奸佞之徒更加狂妄自大、无法无天。杜牧在《昔时文皇帝三十二韵》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贤人志士当时的处境:“每虑号无告,长忧骇不成。随行唯跼脊,出语但寒暄”他的《李甘诗》是甘露事变后为怀念友人李甘而作。此诗正是文宗、开成之间朝廷政治斗争的映射,从中不仅可见杜牧的个人性


格和政治态度,而且也清楚的折射出事变后士人的处境和心态。然而,杜牧在诗中却对当时最为敏感的宦官专权问题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在诗的最后,他袒露了自己忧谗畏祸的心理“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明知好友是冤屈的,却不敢上书为好友洗脱冤屈,害怕因此触怒宦官。昔日性格开朗,能在末世中用忧郁的笔调透出清丽俊朗的风调的杜牧,竟然也因时局变得谨小慎微。可见,晚唐的政治对诗人的创作有极其深厚的影响。整个诗坛显现出抑郁悲凉的色彩,且多数为怀古咏史之作,已经找不到盛唐诗歌的那种“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那种气势磅礴的气象。

二、 清理俊俏,秾艳感伤

“小李杜”在特殊的政治时代里,沾染了当时进士阶层“浮薄”之气和躁进之心,因此他们一生既发壮志于苍穹,有寄闲情与风月。他们品性清高、为人磊落,因而在朋党之争中左右为难、失意不遇、愤世嫉俗、找不到自己的立身之处。难言的身世际遇、愤懑的胸中之火,倾洒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清丽俊俏、秾艳感伤的秀丽风格,单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46409f51e79b89680226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