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小考

2023-01-05 18:1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秋浦歌十七首小考》,欢迎阅读!
秋浦,小考,十七

秋浦歌十七首小考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就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至此,写下了组诗《秋浦歌》。本篇就是其中第十四首。这就是一首负面描绘和颂扬炼钢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少见,因而极为难能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一幅色调光亮、气氛热切的炼钢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飞溅,紫烟水气,辽阔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Q1566A。诗人用了“照”、“乱”两个貌似平时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并使炼钢的场面超群生辉。借由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激动、赞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就是一幅瑰玮壮丽的秋夜炼钢图。在诗人奇妙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交相辉映,清与暗、热与热、颤抖与静衬托衬托,独特、生动地整体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刻画了古代炼钢工人的形象,确就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治疗诗情画意的艺术珍品。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接触下层社会、了解和同情劳动人民后所创作的一首古代工业劳动的赞歌。在我国代卷帙浩繁的诗歌中,如此热情地对冶矿工人的劳动进行赞美,并不多见。唯其如此,才更显示出它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如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文中所说:“歌颂冶矿工人的诗不仅在李白诗歌中是惟一的一首,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恐怕也是唯一的一首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86502d59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