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遥远的救世主》

2022-09-01 05:07: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后感《遥远的救世主》》,欢迎阅读!
读后感,救世主,遥远

一个不明白人看明白人的故事所感---读《遥远的救世主》



也许是偷懒,也是逻辑思维与辩证能力的缺失,总是在读书之后疏于写读后感。当然,我以为也还有另几种缘由,一是读书时间拖得很长,读完之后把读时生出的一些感悟早都淡忘了;二是有些书也只是为了消遣而读,若正儿八经地写起读后感来,总觉得有些辜负了“just for fun”的初衷;三是也有一种自己还没读明白的可能,或是心里虽有了些模糊的东西,却总也理不清楚。

在寒假的间隙时间里读了《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勉强算是一口气读下来的。论起来,读这本书的初衷也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且直到此刻,我心中依然不确定我是否读明白了这本书。不过合上书之后有些表达的冲动,于是记录下来,权且当做一个不是很明白的人看了几个明白人的故事之后的几点随想罢。 一、文字与故事

对于书的作者,我并不熟悉,也不了解背景。单从文字与写作的风格来看,并不是我十分喜欢的那种。透过这种文字与叙事的风格,我会臆想这作者是否有过法律或者财务相关工作的背景,因为每一点每一件事表述的语言似乎都力求严谨,每一个时间都精确到点,每一项涉及数字的表述都必然精确到极致。也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我偶尔会觉得这有些记流水账之嫌,有些地方不像一个故事,更像是某一个案件或商业案例的卷宗记录。

然而我还是被吸引着读下去了,读下去的原因一是我对这书里涉及的领域都不是很了解,因而好奇想窥探一二,二是想证明自己的推断。因为从丁元英答应芮小丹给她那个礼物开始,大概已经猜到了后边的结局会是怎样。作者从一开始就已经把丁元英推上了一个不是人的位置,所以就决定了后边的一切都是在他的规划与预料之中,而那些未能企及他的高度的人,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太好。而小丹的死也是意料之中的,却没有想到会是最后这样的一种逝去,大概这样的死才能证明丁元英对于她的评价吧“自性自在,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所以,这是一个从开始就已经安排好了结局的故事,没有太多的悬念,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必然。而这种必然,大概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吧。如若单从文字与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小说并不足以让人惊叹。倒是让我想起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讲述时都用了一种透过人物的对话非常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想法的方式。因为人物的话语里过于直白地表达出了这些东西,所以读起来有一种故事与人物只是为了这些对白的出现刻意的设计。当然,这样的直白亦是因为这些东西即使是直白的表达出来,都足够人沉下来思考许久。如若再委婉一点,大概就无法实现作者想要激发人思考的意图了。 二、人物与内涵

故事的人物设计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的人物也就集中在了那几个人身上。不过确如书友们所说,这并不太多的人物里,其实已经涵盖了人生百态。

如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故事里出现的主要人物其实都是聪明人。只是聪明与智慧之间,也许还有一个筋斗云的距离。

冯世杰、叶晓明、刘冰都是聪明人,他们其实代表了这个社会里大多的年轻人,他们努力攀援,只为找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显然,他们通过自己的聪明,遇到了机会并及时抓住了。当然,他们每个人的初衷不一样,所以最后,最执著于出人头地的刘冰有了最坏的结局。

韩楚风、郑健时、林雨峰等人,则是相对来说离智慧更进一步的人,虽没有如全知全能一般的丁元英的境界,却至少能在一点之下立刻领悟。


而肖亚文、欧阳雪、包括芮妈妈,她们亦是难得的聪明女人,知分寸,懂进退,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固守的底线,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大概就是独立女性的典范。她们的聪慧已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羞愧难当。

这些人物的行为、个性和特点,已足以引发人去思考。不过作者的笔墨,自然更多地是放在两位主角身上,其他的人都只是配角,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丁元英与芮小丹。他们说,这本书商人可以看商战,女人可以看爱情。作为一个对爱情更敏感的女人,这一次,我很奇怪地没有太过关注这样的爱情。因为作为爱情主体的两个个体,已远远精彩于爱情本身。

丁元英和芮小丹大概都是作者按照自己的某种理想构建起来的人物。关于丁元英,作者一开场就很直白地说出了他就不是一个人这种概念。可以说他是魔,说他是鬼,但就不是人。而从后来的故事里再梳理,我更倾向于把丁元英定义为宗教里所说的全知全能的神,不过这神不是救世主,而是对于所谓规律、道、自然、如来有了自觉的人。相对于故事本身而言,我想这书想表达的更重要的东西其实都在丁元英与芮小丹以及五台山上的法师的几段对话,还有丁元英教芮小丹与王明阳的对谈当中,而所有的故事,都只是对着几段话的一种解释,或是印证。神性与人性、基督教的窄门;佛法与佛教、得道的门槛;强势文化属性、弱势文化属性;这些观点的论证在故事里头及其严谨,体现出了作者的深刻思考,作为一个完全未研究过,甚至不了解儒道释的任何东西的读者,显然是不敢断然来讨论这些问题的。然而关于文化属性的一点,却启发了一些教育层面的思考。如果说文化属性决定了人的思维与生活状态,那么教育是否会是改进这种弱势文化属性的一个手段。然而在这样的文化属性之下,教育是否真的能实现这一目标。者说,在这种文化属性之下,我们不可能通过教育实现强势文化属性的发展?工作的关系,总在跟人讲语言教育我们说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去学习这语言背后的文化、思想、人生智慧与哲学。如若按这种逻辑,要发展强势文化是否需要通过在强势文化体制下的学习来实现?再往下走一步,也许就该涉及到,在越来越热闹的留学高潮中,我们的留学生学到了什么?透过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又可以做些什么样的改变?

而芮小丹,大概真是一个理想的完美存在。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还有独立的人格,专业的职业精神等。我想她大概就是作者心中天国的女儿,所以天国的女儿最后的归宿应该是在天国,而非人间。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女子,不过却深刻认识到了前一阵子朋友圈里大家热传的“美女都是对自己够狠的”这一句话。既是天国的女儿,必然是凡夫俗子所不能企及,也不能理解的。作为天国的女儿的芮小丹,作者想要表达的还是那句“自性自在,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窃以为,虽然最后的结局印证了这句话,只能说明小丹最后没有我执,但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自性自在”中其实也隐藏着一些东西,我不知道用“抗争”来表达是否恰当。或者说用“证明”二字,比如这个当刑警的选择,虽然小丹说过,这社会,就应该是男人做男人的事,女人做女人的事,有些东西是本来就不平等的,但她这个做刑警的选择,是不是也是一种对自身的证明呢?也是她所想要的站着说话的一种努力? 三、零七碎八的思绪

肖亚文说,他是以我的智力,理解不了的人。其实我也想说,这本书,也许也是以我的智力理解不了的书。

比如丁元英答应给芮小丹的这个礼物,如若他去古城只是想找个地方清净地待一待,为何要参与到这样麻烦的事情里头来?即使只是为了引起一场关于“救


主”的讨论,是否真需要费这样的周折?既然他说他是一直在参,参了很多年,参了无数个轮回,这是否还是轮回里的一道?参来参去,他既不是为了得道,是为何?这样就实现了他所说的上层的文化价值的思考吗?他背的这许多骂名,最后是通向哪里呢?

再如这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强与弱都是相对的。如何来定义呢?这一个“靠”字虽然揭露了很多问题,也讲明白了没有什么救世主。虽然能够理解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基于自己能够修行更好的自己,但活在社会群体里的人,真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吗?还有,这种天然存在的不平等,这种规律性,可以理解并接受。那末,这是否也就决定了那一批还在解决生存问题的人,就只能是一直保留那种弱势文化属性,而永无翻身之日呢?个体对于精神文化层面价值的实现,最终是否还是需要建立在物质足够强大的基础上?自性自在是否也是如此呢?

读完一本书之后,问题多于感触,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大概就是一个没活明白,迷糊的人仅能发出的一些感慨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90c1a2a58da0116d1749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