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2-05-04 03:37: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徽省“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欢迎阅读!
皖南,安徽省,联考,高三,试题

“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2016.4

I卷(阅读题 70分)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孩子书写“中国式童年”

李东华

少儿文艺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少儿读物、少儿影视、少儿动漫,等等。由于信息传播的便 捷,我们的孩子几乎可以同步地享受到这个时代少儿文艺的最新成果,拥有一个精神富足的 童年。

然而,与外国少儿文艺的“来势汹涌”相比,富含“中国元素”并为少年儿童所喜爱的优秀作 品是否足够丰饶?

中国元素首先指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始自了解,了解的功课需从少儿时代 做起。这不仅出自父母、社会的期待,更出自孩子们自身的生命需求: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 因、我们的来处。

中国元素的另一大内涵,是指当代中国故事与当代中国经验,即现实指向。国内畅销儿童 文学作家的作品不如国外同类题材作品的文学性强,但为什么比同类引进作品畅销?那是因为 中国孩子更喜欢看表现他们身边人身边事、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的确,对于知识和阅历都还 不够丰富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文艺作品认识自我、探索未知世界,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反映当代少儿生活的作品,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从而 实现文艺的引领、抚慰,文艺的启智、怡情。

新时期的少儿文艺也曾留下为小读者、小观众所喜爱的皮皮鲁和鲁西西、霹雳贝贝、男生贾 里、男孩桑桑、大头儿子、淘气包马小跳等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但是相对于我国3亿多少年儿 童,相对于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差异化的生存状态,当前少儿文艺所表现的广度和深度还是 远远不够的。比如,我们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却没有诞生影响广泛的、为这一庞大群体代言 的文艺形象。同样,反映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少儿生活的文艺作品也比较少,或者说其影响力 没有都市题材的影响力大。而即便是表现都市儿童生活的作品,也往往是速写式的、对表象进 行描摹者多。这些都束缚了中国元素在少儿文艺中的展现。

一方面是中国元素不够丰盈,另一方面则是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难以与少儿心理相契。如何 以审美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精神融入而不是生硬地嵌入到作品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有 效地对接,是当下少儿文艺创作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书写中国式童年?这不仅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这是儿童观的问题。创作 者应把儿童放置在这个大时代中、放置在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而不是切断儿童和 这个世界的关系、切断儿童和周围人的关系孤立地来描写,仿佛他们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特 殊群体。事实上,任何一个时代的儿童,都与这个世界之间拥有生动而微妙的互动。

此外,给孩子们看的和给成年人看的文艺作品的区别,是审美方式的不同而不是审美高下 之分。因而,创作者需心怀敬畏地看待“少儿”两个字,遵循少儿文艺自身的艺术规律。不是用 成年人对儿童的抽象想象来裁剪他们生机盎然的真实的生命体验,而是走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B.新时期少儿文艺也曾为小读者、小观众塑造了许多他们所喜爱的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但 当前少儿文艺所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均远远不够。

C.当下少儿文艺创作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审美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精神融人到作品 中去,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有效地对接起来。 D.如何书写“中国式童年”,使中国元素在少儿文艺中得以展现,从根本上讲,这不是方法 论的问题,而是儿童观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借助于信息时代便捷的传播方式,我们的孩子几乎可以同步享受到这个时代少儿文艺 的最新成果,拥有一个精神富足的童年。

B.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出于父母与社会的期待以及自身的生命诉求,孩子们 从少儿时代起就要了解并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

C.没有关注上千万的留守儿童,少有反映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生活,表现都市儿童 生活也不充分,这些束缚了中国元素在当前少儿文艺中的展现。

D.少儿文艺有别于成人文艺,创作者应深入少儿的生活,遵循少儿文艺自身的艺术规律, 完整地表现他们生机盎然的真实的生命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当代少儿生活、表现中国孩子身边人身边事的作品,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因而 国内畅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往往比同类引进作品更为畅销。

B.中国元素不够丰盈,或者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难以与少儿心理相契,使得当下为少年儿童 所喜爱的中国本土优秀作品不够丰富而多彩。

C.是把儿童当作一个简单化、概念化的真空中的人,还是把儿童当成一个现实的、真正的 人来对待,将影响儿童与这个世界之间互动。

D.只有创作出闪现着现实主义精神的好作品,才能富有深度地表现当代中国孩子的生活, 进而成为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富含“中国元素”的少儿文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 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 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 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 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 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 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 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 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 兴。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 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 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 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 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 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三板沙:明代地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 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 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 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 亲丧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 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 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jLI_l击滞留的三百旧倭 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 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宋】徐玑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行人无限秋风思①,隔水青山似故乡。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①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 命驾而归。

8.两首诗都描写诗人“凉”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6分) 9.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 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2)古人写文章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 ”作 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3)《己亥杂诗>中,龚白珍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抒发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两句是“

选考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27a82046137ee06eef918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