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女权主义比较

2023-01-19 16:2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方女权主义比较》,欢迎阅读!
女权主义,中西方,比较



一:始发于欧美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中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之间有许多明显的相似之处。

首先,理论基石具有共同性中西方女性主义有着很深的理论渊源,西方女性主义者对社会性别理论的阐述蕴涵深厚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对西方价值观的广泛影响。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妇女地位的提高,对西方女性主义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马克思主义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重要的思想源泉,如英国的朱丽叶·米切尔所宣称的那样:“提出女性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如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一文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相结合,解释妇女受压迫的原因;玛格瑞特·本斯顿的《妇女解放的政治经济意涵》,运用了马克思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二重论,引导女性主义对家务劳动的研究;美国的海迪·哈特曼在《资本主义、家长制与性别分工》一书中,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方法,揭示妇女地位的根源,等等。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中国女性主义,则一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义。

其次,奋斗目标具有共同性。中西方女性主义都以女性权益服从男性权益机构为政治前,关注女性解放的可能和途径。社会主义提倡要消灭一切剥削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理想社会,也使西方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共鸣。如各流派的西方女性主义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构建两性平等社会问题,自由女性主义从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理论出发,希望通过法律的武器实现男女平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父权制作为产生两性不平等的根源,第一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究消除阶级压迫的重要性;激进女性主义则把矛头指向男性,把妇女解放的希望寄托于生物革命;生态女性主义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审视女性学和生态学,把反对压迫、妇女解放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抵制霸权和歧视,倡导和尊重多元和差异,以达到两性和谐和各民族的和平相处。 最后,研究内容具有共同性中西方女性主义都是以妇女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对妇女屈从地位的批判性解释。”如西方女性主义从阶级、种族、民族、国家、法律、习俗等多方面探究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力图改变以男子为中心的文化和社会体制,从而达到改变社会性别关系,使男女都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女性主义深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女性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来源,而且也是早期中国女性主义效仿和追赶的目标。1995北京世妇会后,一些留学人员和国外学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方面通过翻译西方女性主义原著,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方法和概念范畴对中国妇女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力求发挥女性主义对于主流文化的断裂、颠覆与解构作用。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女性主义逐步成熟。

:由于中西方女性主义产生于完全不同的土地上,两种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条件、文化渊源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主义必然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发展模式具有差异性西方女性主义是与社会革命相伴而行的,两次女性主义浪潮推动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解放进程又促使女性主义超越单纯的政治行为,走向理性思考,投入与学术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妇女学综合研究成果和多流派的女性主义理论,接着,女性主义者将理论再投入实践,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学术与政治。因此,社会革命、理论反思、回归实践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一般模式,而通过社会革命发展为独立的由女性领导和为主体的女权运动、并注重理性建树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特点。中国女性主义发展进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女权运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只是由男性倡导和组织的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女性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理论体系。受深重的父权文化影响,淡化男性批判与缺乏理性反思是中国女性




主义的主色调,女性自我意识的树立和独立实践的进程缓慢。 其次,思想深度具有差异性西方女性主义有着数百年社会思潮历史,并已发展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成熟理论和知识体系,成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英国女性主义之于马克主义、美国女性主义之于黑人民权运动的启发都是巨大的,法国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渊源更是公开的秘密。中国女性主义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探索历史,由于其研究条件与发展历史的局限性,大多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很少从哲学角度形成独立完整的理论系统,很多是对西方女性主义的拼接和复制,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现实的指导,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实验场,而且这种实验,由于带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常常沦为“缺啥补啥”的眼前行为。此,不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者缺乏专业化,他们并不想抛弃原先在其他成熟学科中的研究主,只是涉足一下原本就属于该学科边缘中的与女性有关论题,进行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系统的阐述。因此,从严格意义来说,中国的理论还不能称“女性主义”,只能称“女性意识”或“性别意识”。

再次,性别关系具有差异性西方女性主义由于植根于个人主义文化传统,在发展过程中确立了过强的女性群体意识,它把男性群体作为对立面,妇女解放的含义是女性从男权统治下的解放,要实现的是女性个体的自由发展,忽略女性解放对于男性解放意义的阐释,以对抗形式表现其哲学思想,导致男性对女性解放的心理漠视与抗拒,使女性运动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而且,西方女性主义的主流是“个性解放”,缺乏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观照。与此相反,中国的女性传统总是与群体文化精神扭结在一起,女性的命运也总是与国家主体紧密相连,具有悠久的全局观、大智慧和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及忍辱负重、爱国爱家爱人的人文情怀,女性解放被赋予意识形态上的政治化意义。由于中国传统阴阳协调文化影,中国女性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反对西方女权主义把男性作为自己的斗争对象,而中国男性也确实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解放的最好的同盟军。 最后,社会影响具有差异性西方女性主义自产生以来,不仅使西方女性主体意识迅速发,构成了女性主义的独立理论和社会行动,还产生了像伍尔芙、波伏娃、米尔特、克里斯蒂娃、西苏、斯皮瓦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女性主义者及理论成果,而且对组织妇女解放运动、制定性别平等政策、建立妇女研究机构、进行女性教育等都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推进作,许多国家的女性学已进入学术主流,性别意识也纳入了社会决策和发展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重新兴起,从各个方面为中国妇女发展、争取男女平等做了大量工作,对公共政策、学术及人们的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女性主义在与外部对话中,其反对性别歧视、主张男女平等的基本主张未获主流社会的认同,在世界女性主义学说之林没有相应地位;在内部对话中,一些基本问题尚有歧义、缺乏共识,并且这种研究目前多局限在大都市专业研究机构里的知识女性中间,没能引起广大妇女群体的热烈响应,在学科建设上也很不成熟,在学术界尚无地位。

三:从以上比较我们发现,中国女性主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与西方女性主义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作为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妇女都是一支战天斗地的伟大力量。“妇女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妇女与男子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都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者……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妇女长期处于同男子不平等的地位。歧视妇女的偏见,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人们的心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280e97f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