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传承

2023-01-11 22:2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基因传承》,欢迎阅读!
传承,基因,文化

无论是北京故宫建福宫花园变成顶级富豪的私人会所,抑或是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藏族诗经《格萨尔王》随着西藏老艺人的辞世而人亡歌歇[4],繁华都市背后隐藏的是传统文化的“失忆”。



“文化基因”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习性学家理查德·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他认为文化基因是一个与生物遗传基因相对应的单词,是文化 传播或模仿单位[5]。伴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基因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认为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主要通过物质载体得以表现,是游离于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文化之间的活跃因子,其核心内容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且具有唯一性、总体优势性等特性。

此外,文化景观学者刘培林依据基因的自身属性及重要性,将文化基因划分为主体基因、着基因、混合基因等基因类型。

文化基因谱系图是对传统的原始文化记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聚居形态等各种文化元素按照其各自的属性及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与层层解构,最终形成有秩序性的能完整记录地域文化所有历史信息的图谱。为此,文化基因谱系图的构建是通过层层解构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构建该图能够清晰展示文化基因的内容、特性与相互关 系。

物质文化基因是以实体物质的形式存在,通过物质材料呈现、传播与传承,通常所说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生产文化就属于物质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基因又被称为“活态文化”以精神状态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口头讲述和亲身行为等方式来表现和传承,如信仰文化、语言文化、制度文化等。



如安徽黄山的迎客松作为一种自然景观供人欣赏是一种物质文化,同时又兼备非物质文化的特质被赋予新时代“黄山松精神”。



文化基因谱系图像是一条载有文化系统遗传信息的D N A 链,链上的遗传信息通过交换、重组甚至突变完成文化基因的传播与传承。



主体基因是在地域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主导文化属性并对该地域文化外在表现影响较大的基因,它是文化基因谱系图形成与衍生的母体,离开或抛弃了母体,文化也就无法传承[10~12]。如苏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天然形成的纵横交错的水网孕育了枕河而居的独特街巷空间与粉墙黛瓦的优雅建筑风格,因此水乡成为苏州的名片,而水文化也成为苏州地区的主体基因。



在传承路径的选择上,主体基因需要保育毋庸置疑,然而把文化产业作为桥梁,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联姻”,使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撬动区域发展活力才是其根本使命。社会学大师布迪厄认为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文化资源的转换和运作实现文化价值的积累[25]将以主体基因作为核心要素,通过文化战略的嫁接以及文化符号的植入等模式进行传承,最终实现地域文化的全面复兴。



附着基因是指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能高度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基因符号[10~12]从地域文化识别的角度,附着基因对主体基因起着加强的作用。如物质文化基因中具有地域


风情的构造、色彩、装饰纹样(徽派文化马头墙、天井、门罩)等;非物质文化基因中地方方言和戏曲所传达的特有的语音语调(吴文化吴侬软语的缠绵清婉)风俗习惯中鲜明的手势姿态(敦煌莫高窟反弹琵琶的技艺)



在传承中从附着基因中提取文化符号植入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空间,可以增加文化的符号价值,使文化更具地域性与归属感。



混合基因是不为某个地域所特有,但却记录了该地域在特定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信息的文化基因,它是该地域文化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抛弃会造成文化系统生态平衡的破坏 [10~14]。在快速城镇化浪潮中,它们逐渐失去了曾经生存的土壤,因为经济效益低而无人修复或无人传承,但其对维持地域文化系统生态平衡与文化基因多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承路径的选择上,混合基因应以生态保育为主,注重其物质实体或精神内涵进行活态传承。



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变异具有两面性:良性的变异能产生新的物种,使得基因得到进化;而恶性的变异会导致遗传病变的发生。生物学基因变异一样,文化基因的变异也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良性的变异如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格与肌理的基础上,对原有功能进行改造并注入现代元素就能够打造一个充满地域风情的文化景观;而恶性的变异如少数个体 为了谋取私利以文化产业开发的名义对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进行肆意拆除或是将西方化的元素强加于传统文化,最终导致地域文化突变并丧失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属性。

4.1.1 文化战略嫁接模式

城市文化战略是将文化基因嫁接到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新兴文化技术、文化事件等领域而实现城市文化复兴的战略部署,是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最有效的途径[28]

将文化基因嫁接于文化战略可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1)将文化与经济嫁接。伴随城市空间的重组与消费的商品化、符号化,将主体基因作为核心元素嫁接于文化产业,形成高技术聚集程度较高的文化创意空间,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前沿阵地。2将文化与生态嫁接。将附着基因植入生态基底良好的开敞空间如主题公园、休闲广场等,成城市最具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核心区。 4.1.2 文化符号植入模式

文化符号植入模式是对原始的文化资源植入载有历史印记的文化符号,通过其符号价值来实现文化增值[19]。此种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1)将载有地域文化符号的元素植入到承载现代功能的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设计充满文化内涵同时又满足时代性需求。世博会中国馆传统“中国红”、“木构斗冠”、“叠篆文字”等文化元素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基因,其中中国红是中国的母色、木构斗冠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文化元素且运用中国传统木构架;叠篆文字象征了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2)文化符号可以与景观、小品完美结合,成为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城市特色空间。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历史街区为基础,串联了明城墙、东水关、中华门、石头城等一系列文化空间,成为最能体现六朝古都历史风韵的历史文化空间。而镌刻了历史痕迹的古城墙、古城门、小桥流水就成为秦淮历史文化空间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通过增加文化空间的精神价值来实现文化资本的增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2ce10e20740be1e640e9a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