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

2024-03-14 07:42: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欢迎阅读!
巧言令色,翻译,鲜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

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一个汉语短语,意思是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出自于孔子《论语·学而》意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释义解析

(1)巧言令色:朱熹备注曰:“不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道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言不紧迫,专言鲜,则并无所述,学者所当深戒也。”

有人说,朱熹不通政事,以为华夏大地人人平等,才把巧和令解释为美好,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是对朱熹的误解,没有好好读朱熹原文。朱熹说得很清楚,学者要以“巧言令色”为戒——他要提醒的对象,是那些求圣人之学的人。很多求学者以为,仁,就是对谁说话都客客气气,让听的人开心,存好心。朱熹说,不对,这不是仁。至于本来就不想求圣人之学,说一套做一套,领导面前表现得极端,领导做什么就和领导一个模样,领导一走,立马改头换面,这样的人,不用孔子、朱子来解释,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人是“不仁”的。

所以,孔子和朱子之所以必须读者提防“巧言令色”,不是去抨击社会中那些本来就并无德,奉承拍马的人的,而是告诫那些想要“求仁”的人,不要以为待人接物时时时和颜悦色,一心必须使对方高兴就是仁。 (2)鲜:少的意思。 3)矣:语气助词。 原文解读

子曰:“巧言令色,红豆矣仁。”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雪公讲义】

【考证】○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今举四端。以其为言与色,可为取法者。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子夏曰:君子存有三变。望之摇身一变,即之也梅,听其言也冉。


○曲礼曰:俨若思,安定辞。 ○又曰:礼不妄悦人,不辞费。

【按】此四端皆言色之诚中形外,于人信而不欺。仁者人也,故不害仁,自无巧言令色之弊。再此章提出鲜仁之人,正与前章崇仁互映,或编者类聚有意。 其他阐释

反思:孔子时代讲礼,从“礼仪”的“仪”便是保持自己的独立尊严,同时使的他人愉悦。用语言来使得他们欢喜和产生其他情绪是一种自我表达,孔子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学说,怎么会这样子来驳斥自己?所以明显有误!

Auterive:致力于精妙的言语,钻研骂人的技巧,可以使人看上去变为他了所想变为的样子,然后止步不前。而短期的来说,语言技巧就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众人掉进了这样的一个陷阱,这就是为什么仁德显得稀疏!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

[译文]司马牛反问仁德。孔子说道:“仁者,他的言语急躁。”司马牛说道:“言语急躁,这就叫作仁了吗?”孔子说道:“搞出来不难,骂人能不急躁吗?”

反思:孔子时代,人杰君子皆言修身,当弟子的怎么会用如此愚蠢的问题来问老师?语言迟钝明显不是正解。当时的情景:司马牛想要得到仁的真谛,于是问老师,什么品德是"",孔子告诉他,我说不出,但是仁者说话一定是很谨慎的(与自己的说法相印证).司马牛一听就激动了,原来说话谨慎就可以了啊,仁真的太浅显了,所以他很骄傲的问老师,只要做到说话谨慎这么简单就可以了么?孔子一听,就明白弟子的浮躁,于是说,你的行为已经表明说话谨慎做起来很难,难道说话不应该再谨慎一些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054bcb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