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诗经·秦风·蒹葭》诗

2022-04-19 23:04: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分析《诗经·秦风·蒹葭》诗》,欢迎阅读!
秦风,诗经,分析

1、分析《诗经·秦风·蒹葭》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显示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秦风·蒹葭》是一首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但望之而不可及,求之而不可得。作者把这种无望的心情寄予深秋的凄清景色和朦胧缥缈的形象,似有象征意味,富于神秘色彩,人们呼吸和感觉到的不只是一种凄清的秋景,更多的是一种凄清的气氛和怅然的情绪,但是作者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说出来,而是借景传情,以景衬情,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比兴而客观化,白露凝戾为霜,凝在苍苍的芦苇之上,清秋的河岸,正是一片萧瑟冷落的气氛,而这,恰好同那位追求者孤单凄婉的情思相一致。诗每章的前两句都在写蒹葭,但这又实在是与人的情感互为生发。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的景,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蒹葭、白露写出了追求者的追求不已,而秋水则写出了追求者的追求徒劳不可得。 2.说明诗中在水一方境界意在言外的特点?

在水一方""企慕之情境",诗中那种执着的追求,热情的向往,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的坚韧,可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在水一方"境界之所以有这样意在言外的效果,是因为诗词是用意象说话的,而意象的意蕴是超越词语意义的。词语意义主要是指称,而意象意蕴则还有再现意义、表现意义、乃至哲理意义。"在水一方"可以看作是表达人生中一切可望而不可即情境的一个艺术典范。"在水一方"的词语意义就是在河的那一边。但作为意象,它还包容有可望难即的人生境况,这就是再现意义;包容有追求不得的失望和惆怅,这就是表现意义;容有人生的悲剧处境和心态,这就是哲理意义。这些超越词语指称意义的再现意义、表现意义、哲理意义,都是言外之意。

3.简析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极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 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唏”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在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埃”,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址”,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总结一下音乐,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1aba4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