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之——礼之解读

2022-07-20 03:1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国学之——礼之解读》,欢迎阅读!
中华,国学,解读

精心整理

礼——安身立命之本

关于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大到什么程度?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这样说,它大到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命运;严重到影响着我们事业的成败,一生成就的大小,做事过程的顺逆,效果的优劣,以及人际关系的好坏乃至一个人的脾气性情的形成,心态情绪的变化;礼和这些问题紧密关联。 礼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之一,是古老文明传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泱泱大国之风,并不是由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它是全世界瞩目的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历代圣贤无不重视礼教,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礼的经典。

礼是什么呢?泛言之是礼貌,礼节,礼仪,礼法等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人们身处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礼法,不同的行为规范。 比如我们高中同学举行的成人仪式,古代称为“弱冠之礼”,结婚典礼又叫人生大礼;我们每学期开学要举行“开学典礼”。通过这些仪式,提醒告诫我们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遵循一些新的礼仪、礼法,开始新的生活。

可见,礼是我们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老而略带一点神秘气息的《易经》中有一卦叫做“天泽履”“履者,礼也”。就是教导人们的行为应该如何遵循礼的道理才能吉祥。

礼,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是众多细微的行为规范。其实在“礼记”“论语”等许多圣贤的典籍中,早就有许许多多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关于行立、坐卧、言默、举止及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现在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一、《礼记·典礼》“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

走路不要很傲慢的样子,站立时要正直,不要斜靠,坐着不能把腿叉开。①民间有“仰头老婆低头汉”的说法,也就说走路,眼睛应平视头要端正,否则女人仰头是浅薄傲慢,男人低头是心机狡猾,②一站几道弯,做事多舛,多障碍,③作风不正,好邪淫。

二、《礼记·曲礼》“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将上堂屋,必须大声打招呼,看见门口放着鞋听见屋里人说话可以进去,没听到声音就不要冒失进去。

《礼记·少仪》“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执物要像拿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一样,小心翼翼;到没人的地方行为不可随便,要像有人在看着你。

三、《礼记·曲礼》“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

不能侧脸听长辈说话,别人跟你说话要正脸相对,不能用难听的号叫的声音回应长辈,对人要正视不能邪视也不能东张西望,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做一半就放下。

四、《礼记·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由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五、《礼记·祭礼》“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对我怎么着都行,谁让他骂老家儿了?”以此为争斗之理看起来他还挺孝顺,其实招骂就是不孝的表现。

六、曾子曰:非理勿视,非理勿听,非理勿言,非理勿行。

七、《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破坏礼义,不用礼义仁义要求自己的言行,就是自暴自弃。 为了便于教育青少年习礼,古人把诸多经典中关于礼的行为规范摘录出来,编成儿童的启蒙教材,其中编得最好,流传最广的是《弟子规》,后经刘毓清整理,广为流传,作用很大,在清代几乎有代替《三字经》的趋势。《弟子规》也是三字一句,可以说句句有依据,字字有出处,它总结




精心整理

整理了80条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都能照此去作,少年天性成自然,就会在素质教养上进入更高一级的层次中。现在给大家举10条例子,由此证明我们的传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是多么重视: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3.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恭退立 4.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5.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6.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7.进必趋,退必迟,问必对,视勿移。 8.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9.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10.缓揭帘,勿有声,轻转弯,勿触棱。 11.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闻。

《弟子规》是一篇很好的教材,是文明礼貌的一面镜子。建议我校全体同学都把它找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做一番规范。其实,许多美好的行为举止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做好,像广播操一样是需要练习的。 比如坐姿端正:

1、坐在座位上两腿并齐,双足着地,双手平放腿上。 2.上身挺直,双肩打开。

3、虚灵顶颈,目光平视或下垂。 这个坐姿3岁左右可保持20秒, 这个坐姿5岁左右可保持40秒, 这个坐姿一二年级可保持1分钟, 这个坐姿小学生可保持5分钟, 这个坐姿初中生可保持8--10分钟, 这个坐姿高中生可保持15分钟左右,

这既是礼仪的锻炼,也是身体的锻炼,少年习惯成自然,每天都这样做,坚持一段时间,养成习惯以后,再换个松散的姿态反而不自然了。

礼,除了礼貌、礼节、礼仪、礼法外,还有两个更深层的意义。礼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履行,同时又通理,是道理。比如这个正襟危坐,不仅外观上显得大方舒展形象美,而且这种端正的姿态在古人看来与天地浩然正气相通相感的。这种幽微的道理如果不太易懂,那么这姿态有利于身心健康是很明显的吧,起码对身体的发育,身高的增长是有好处,有帮助的。人在忧愁苦闷难受的时候如果窝在哪儿睡一觉,也许就会一病不起,如果他像我们这样正襟危坐一会儿,也许很快就会把一时的苦闷难受排解掉。

我们说这个礼字,同时包含着履行的意思。因为它是真理,是礼貌,是礼仪,是礼节,所以要履行,懂了道理,坚决照做不自暴自弃,这样的学生怎么会不受欢迎呢。(礼通理,是真理,便是它的第三层深意)

中国古人面对一个东西,一件事物,总是从体、相、用三个方面去分析把握的。体是本体,本质,材质;相是指外貌形象,用是指功用功能。那么礼的体相用是什么呢?

礼之体在于德。礼是天地间的真理。礼的本质是敬,对万事万物的尊敬甚至是敬畏。对自然的恭敬,对他人的尊敬,构成礼的核心。《礼记·儒行》中说“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

《易》曰:“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 “充于内,而形于外。”

礼之相在于美;礼是高尚品德的外露,是美好的行为方式。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懂得尊重,温良而敬慎,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人,他的表相便处处合于礼貌,礼节和礼仪。《易》曰:“履,和而至。”“谦,尊有光。”


精心整理

礼之用在于善:遵循礼的要求去做就会有良好的效果。人们尊重自然,就不会破坏环境,自然就会回报我们清洁的空气,干净无污染的饮水。当人际交往都合于礼度的时候就会产生和谐。家庭和谐,师生和谐,社会和谐。和谐便是礼的善用。

《易》曰:“履,次和行,谦以制礼。”当一个学生讲礼貌,懂礼节的时候,必然会得到父母师长的赞赏,必然受到同学的敬重,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最后我要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自言,圣人有大美而不自矜,人们追求大美而不自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477a5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