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2022-08-26 10:0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辛弃疾》,欢迎阅读!
辛弃疾

课时 1



日期



班级



出席人数



缺席名单 序号 1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过程与方法】

1课时,点拨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典故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辛弃疾的相关作品,感受时代风貌及作品风格。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

一、秀——朗读者:表达能力展示 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 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知人论世:辛弃疾

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 上片赏析:写景抒情

问题1.上片中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问题2.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问题3.此情此景,作者有着什么样的行为? 下片赏析:用典言志

晋朝张翰、张季鹰、许汜典故;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五、背——感悟记忆,及时沟通 小结: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六、考——提问考查,强化运用 七、练——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1.背诵课文;

2.完成《优化学案》相关习题。


课时 2

日期

班级 出席人数 缺席名单

序号 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标】

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体味辛弃疾豪放派的词风。 【过程与方法】

1课时,点拨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为理解全词扫清障碍,进而体会作者情感。 【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辛弃疾的相关作品,感受时代风貌及作品风格。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

一、秀——朗读者:表达能力展示 二、馈——批改反馈,查缺补漏 三、学——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读、默读、朗读、泛读、齐读,多种方式感悟词人情感。 四、讲——归纳总结,答疑解惑

问题1.在清楚本词最突出的特色是“用典”的前提下,让学生找出用典之处,每个典故涉及到的人物是谁。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寄奴曾住(刘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拔焘);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

问题2.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

抗金收复失地,恢复中原 (赞叹惋惜);主张北伐抗金。(赞叹惋惜);批草率出兵。(批评,借古讽今);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担忧);不忘为国效力(悲壮)

立场观点:抗金北伐,收复中原,不忘为国效力,反对草率出兵。 主旨:抒发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反对草率出兵和为国效力的忠心。 五、背——感悟记忆,及时沟通 六、考——提问考查,强化运用

小结:成熟的文学,往往是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品味悲剧,读懂悲壮,在悲壮中感受词人爱国爱民的情感。

七、练——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1.背诵课文;

2.完成《同步导练》相关习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84d0c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