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_夜归临皋注_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2022-09-01 06: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临江仙_夜归临皋注_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欢迎阅读!
临江仙,夜归,阅读,赏析,诗词

临江仙·夜归临皋注 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临江仙 夜归临皋注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恍如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什么时候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

① 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缘由。

答: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解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或答为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役等,意思对便可。

②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甚么特色?

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情。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情。意思对便可。

【赏析】 浏览练习二

8. 词的上阕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5分)

9. 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络诗句作答。(6分) 参考答案

8. ①夸大。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②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静寂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同样震耳。③细节描述。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


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④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明确点出手法,一种1分,共2分。结合相应手法有准确分析的,一种1分,两种3分。细节描述答成动作描述、以动衬静答成衬托、反衬、也可给分;以动衬静答成消息结合不给分。)

9. ①长恨此身非我有揭露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②什么时候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和对自由糊口的憧憬。③江海寄余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想。(准确概括出作者的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每点2分,共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8e83c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