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2022-03-27 03:4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幽径悲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幽径,教学设计,悲剧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透彻把握悲剧的内涵。

2、阅读品味精炼、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3、学习通过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传递真挚沉痛含蓄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

1、情境中阅读、品味、体悟语言和情感 2、层递阅读,合作探究 3、引设支架,自主建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重点】

1、深刻而丰富的悲剧内涵

2、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难点】精炼、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同学们!在文明的高等学府,在北京大学的燕园的一条幽径上就发生了一场悲剧。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正在痛心疾首伤心落泪的季羡林先生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情境阅读,感知悲剧

1、小组合作交流:商讨给这出悲剧配音方案 2、小组代表简要阐述配音理由:

(1)、引导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之美。 第二部分(710,写幽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7,写藤萝悲剧。 (2)、明确配音方案:

第一部分感情基调:愉悦(音乐:如《紫竹调》等)

第二部分感情基调:淡淡地愁怨(音乐:如《秋日私语》等) 第三部分感情基调:强烈地控诉(音乐:如《二泉映月》等) 三、探究阅读,体悟悲剧 【第一场】藤萝之死 ※阅读现场:

1、指名有感情朗读第三部分(播放背景音乐,如《二泉映月》等) 2、品读交流

※阅读体悟:藤萝之死

1、请具体描述吊死鬼死之惨状。为何称之为鬼? 2吊死鬼因何哭泣?


从无害人之意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明确:真、善、美的毁灭

3、初绽的花朵在微笑,作者为何却说他们是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第二场】藤萝之美 ※阅读现场:

1、指名有感情朗读第二部分(播放背景音乐,如《秋日私语》等) 2、品读交流 ※阅读体悟: 藤萝之美

1、活着的古藤萝美在何处? 引导鼓励从多角度认识藤萝之美:

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悠久、文化气息从其古藤萝形、色、味、声入手,感受其美丽; 形:盘曲而上——“直上青云苍黑古劲像苍龙 色:红绿相映——“万绿丛中一点红 味:芳香袭人——“淡淡的幽香 声:回味无穷——“嗡嗡的蜂声

从其品质来体验:眼中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 2、藤萝之美其实代表了什么? 明确:自然之美,人性之美

3、作者为何不先写古藤萝之死呢?

明确:烘托反衬之法,极言其美,愈见其悲。 【第三场】藤萝之殇

1、面对悲剧,群树、荷花如何? 2、面对悲剧,人们如何?

3、面对悲剧,季羡林先生如何? 重点引读,反复抒情的语句。 【第四场】藤萝之思

季羡林先生只是为古藤萝之死哀伤吗? 三、深度阅读,品味悲剧

思考:藤萝之死是一场什么悲剧?【请学生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 幽径悲剧:藤萝之死,反照出人类对自然的漠视,对自身栖居的家园的 破坏。人与自然的悲剧。

燕园悲剧:北大燕园,是文明之地的代表,文明之地发生不文明之事,人类文明的悲剧。 时代悲剧:悲之一,十年浩劫史无前例,人遭劫,花木遭殃;

悲之二,九十年代,改革发展时期,忽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藤萝无辜被毁灭。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根源是人性之中的恶。

人性悲剧: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四、延伸拓展

1、说说你看到过身边有哪些破坏美,毁灭美的事,并且谈谈自己看法。 2、在新农村建设中(或在新的城镇建设中),你定有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请以小市民 身份给市长写封信。


五、作业布置 完成补充习题。

附:《幽径悲剧》板书

幽径悲剧【季羡林】 悲剧:真、善、美的毁灭 藤萝之美 藤萝之死 形:盘曲而上 成了吊死鬼

色:红绿相映 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味:芳香袭人 控诉、投诉无门 声:回味无穷 哭泣,哭泣,哭泣…… 幽径悲剧——燕园悲剧——时代悲剧——人性悲剧

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15年。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一株藤苏被毁的愚氓灭美现象。作者迫切地感到必须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迅速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于是,怀着重大的使命感写下这篇散文。文章通过藤萝之——藤萝之死——藤萝之殇——藤萝之思的构架来引导读者层层深入的感知文中的内涵。而我在教学中突破了文本中先的顺序,先让学生感受触目惊心的悲剧,再感受它活着的时候的并适时的提出作者为何不先写古藤萝之死呢?的问题。在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后进而深入阅读,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这出悲剧的内涵。最后拓展延伸,在学生理解悲剧内涵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培养他们更正确的审美观和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同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9f7fea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