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

2022-12-07 16: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欢迎阅读!
严复,信达,理解

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

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的原则自提出之后,一直对中国的翻译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信达雅”作为单一的最高境界,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应将“信达雅”放到文化交流的角度去理解,重视文化交流的意义,并不断对这种认识进行突破和重构。 一、“信达雅”三字的由来

纵观我国的翻译史,影响最大的,当推近代的严复,其三字原则“信达雅”独步中国译100年,从而也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严复是我国清末著名翻译家,年学习英语法语和西方科学技术,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早年赴国外的实地考察,为后来从事西方社会学等学术名著的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天演论》序言中,严复提出了他的经典翻译原则“信达雅”。他这样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称,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所谓“信达雅”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做到:忠于原文(信) 意思表达准确流畅(达),文笔优美,富有文采(雅)“信达雅”是个完整的原则体系,是严复在自身的翻译经验中提出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史有着巨大的贡献。 二、“信达雅”原则的分析

“信达雅”原则是严复结合了古代佛经翻译基础同自身的翻译实践提出的,将这三字分开来分析,包含两点主要内容: 1对原文的忠实。翻译的忠实性原则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方翻译家推崇的首要原则,严复的信表达的就是忠实的意思,“信”强调原文内容的传递,倡导在翻译中达到sense of sense严复指出在翻译时,译者要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然后方可下笔,可见他对忠实的重视。 2译文表达的流畅与可接受性。严复用“达,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雅”尤其体现了严复重视读者的思想。在其《天演论。译立言》中写到:“易曰:‘修文档冲亿季,乐相随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者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三、“信雅达”的历史局限性

鉴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严复的三字原则又有它的历史局限性。首先,当时的翻译并不是单纯的翻译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这就导致了严复提出的“信”不够全面,他的信仅是意义不悖与原文,对原文语体等没加以考虑,他的翻译更多的是一种变异和编译。其次,严复对“达”和“雅”的理解存在着不足,他认为:“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


用进世礼俗文字,则求达雅。”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严复的忽视了语言的发展性,没有考虑到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逐渐丰富的,而造成这种片面思想的严重原因就是严复考虑读者面狭窄,仅仅是中国当时的官僚士绅阶层,严复的“达”和“雅”仅是针对他们而言。另一方面,他的“信”同“雅”完全脱离了关系,“雅”既不受“信”的制约,也不为“信”服务,而完全是为“达”服务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40f505959eef8c75fbfb3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