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呼麦

2023-01-11 07: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呼麦》,欢迎阅读!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呼麦

作者:闪韵

来源:《家庭文化》2015年第04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呼麦作为一种歌咏方法,目前主要流传于中国内蒙古,南西伯利亚的图瓦、蒙古、阿尔泰和哈卡斯等地区。

呼麦,一种声乐演唱高超技法

据说,呼麦已经有千年历史,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520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101日,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呼麦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呼麦发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假声带也随之震动。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声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呼麦的产生和发展,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产物,在声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被音乐界誉为天籁之音。从发声原理来看,呼麦应看作是人声潮尔的特殊形态(潮尔,是蒙古族多声部音乐概念的总称,泛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音音乐形式),是浩林·潮尔合唱艺术发展和升华的必然结果。

呼麦演唱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运用气息的调控,使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高音部的高音与口型有直接关系,口型扁,音就高。口型圆,音就低。低音部与高音部之间的距离有时可以达到六个八度音程,高音部的旋律有时类似口哨声,或金属声。呼麦演唱时的方法是首先把声带放松,利用口腔内的空气振动声带产生共鸣,发出基础低音,然后巧妙地调节舌尖的空隙,用一股气息冲击发出高泛音。于是形成在持续低音的基础上,不断地产生高音区的曲调。用这种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人同时发出两种声音,即高音区的曲调和低音区的持续音。技术高超的呼麦演唱大师可以用二声部来演唱徐缓的长调、急速的快板。一般来说,呼麦的低声部是一个持续的低音,但有时也可变化音高,而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声部是一条波浪起伏的旋律线,它有时有词,但常常是无词的。这种唱法能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呼麦的产生历史?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个奇特的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诸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之类;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之类,保留着山林狩猪文化时期音乐遗存;三是赞美骏马和草原,如《四岁的海骝马》等。从其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音乐为主。从呼麦产生的传说,以及曲目的题材内容来看,喉音这一演唱形式,当是蒙古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产物。

古代蒙古人参加战争,作战前均须高声歌唱潮尔合唱,狩猎成功后也会尽情宣泄,狂热歌舞。在排山倒海般的潮尔声浪中,自然产生出飘渺的泛音效果。显然,蒙古人试图将潮尔合唱艺术的基本要素,巧妙地移植到一人身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创造出这一奇特的声乐形式。呼麦的产生和发展,乃是蒙古音乐发展进步的产物,在声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探求声音奥秘的道路上,蒙古人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相传早在13世纪蒙古草原盛行英雄史诗说唱艺术时就已十分盛行了,而据音乐学家们考证,我国诸多古籍中(包括《诗经》)记载的北方草原民族的一种歌唱艺术——“,就是浩林·潮尔的原始形态。如此,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300年以前。此推断如成立,将从人类复音音乐文化发源地这一基本部分改写《世界音乐史》。 呼麦的继承和发展?

呼麦艺术目前不仅轰动国际乐坛,同时也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艺术学等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普遍关注,更为民族音乐学家、声乐界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内蒙古音协名誉主席莫尔吉胡最近撰文云:浩林·潮尔音乐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价值音乐遗产,是活的音乐化石,是至今发掘发现的一切人种、民族的音乐遗产中最具有科学索与认识价值的音乐遗产。

在继承和发展呼麦(浩林潮尔)这一蒙古族精美绝伦的文化遗产方面,内蒙古草原远远落后于阿尔泰山麓等其他蒙古族地区,如蒙古国已早把呼麦艺术列为国宝;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则视呼麦民族魂;两国均已把呼麦艺术发掘、研究列入国家艺术重点学科,并引入蒙古族声乐教学体系之中。我国中央音乐学院也把呼麦艺术列为国家艺术学科重点课题《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世界民族音乐学专家陈自明教授亲自牵头主持研究。 九十年代以来,内蒙古艺术界的有志之士,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途径学习呼麦艺术,并提高较快。其中,斯琴比力格、张昭翔、吉日木图、宝力道、宝力达是佼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者。他们从九十年代开始,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上,他们的录音录像,多次在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上播放。2000年东方电影电视学院把呼麦艺术引入民族艺术教学之中。 呼麦在内蒙古草原已绝迹了100多年,在新疆阿尔泰地区蒙古民族中,也濒临失传。所以,挽救和发掘并发展这一原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区,传承和弘场这一古老神奇而技艺高超蒙古民族声乐艺术,应是责无旁贷之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47a723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