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幼儿园建筑设计

2023-04-09 16:2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开题报告-幼儿园建筑设计》,欢迎阅读!
开题,建筑设计,幼儿园,报告

1 拟选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国内外发展现状:

幼教建筑是低龄儿童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园是1840年根据Friedrich Frobel在德国发起的kinder-garden产生的,Frobel招收了一批儿童进行社会化试验,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组织机构。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教育理念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国外的低龄儿童教育大多以认识和感受自然、个性的培养、道德规范的熏陶、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为主,非常注重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幼教建筑的设计上,往往拥有很大的户外空间和较为开放的室内空间,较少见到类似固定课桌椅或是固定座位的存在,教师们普遍鼓励孩子自由地探索世界,把建筑之间自然而然形成的如同广场和道路的空间作为育儿空间使用,这样的空间不是传统意义上被围合的房间,而是开敞的街区般的育儿场所,加之自由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大程度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国内的幼教建筑近年来也有很大提升,由于我国社会少子化与老龄化趋势的持续,大多数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往往比过去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因此我国的幼儿教育开始更加与发达国家接轨。但由于幼儿心理与行为具有其独特之处,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幼教建筑往往还维持在过去的水平,没有及时更新,并不能够满足低龄儿童对于探索世界的需求。譬如许多幼儿园和小学仍然缺乏足够的户外空间和交流空间可以供给孩子们自由嬉戏,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也需要更大的灵活度以满足儿童攀登、爬行、奔跑等实际需求,因此在这个方面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全华. 幼儿园环境创设[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高岚. 学前教育[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周琦,邵龙. 论幼儿行为心理对幼儿园建筑构思的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83

[5] (日)日本株式会社新建筑社编译. 日本新建筑 13:幼儿园设计[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6] 杰瑞·卡特克编著. 幼儿园建筑[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 刘小燕. 营造趣味空间的幼儿园设计[D]. 天津:天津大学建筑系,2012

[8] Powell Robert著;翁鸿珍译. 学校建筑:新一代校园.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9] 赵喜庆,张海丽. 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课题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个人业务水平、教研室或学科组的技术、设备条件)和拟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办法:

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优秀建筑案例的研究分析与对于低龄儿童行为模式和心理特性的研究探索,希望以此为理论及实际基础,构建有利于低龄儿童学习与活动的空间,同时提供有利于家长教师与低龄儿童交流互动的场所。

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学校(幼儿园)是他们除去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社会,这一场所正是从家庭向社会过渡的一个空间,儿童们开始逐步开拓自己的领域,跟更多的人和场所构筑更多的关系,学校应该并不单纯是一个学习和托管的地方,为所有的儿童提供一个共同的有品质的新空间也是相当必要的。




研究意义:

为了充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创造性,建筑师应当从更广泛的角度和更深的层次认识和把握幼教建筑的本质,幼教建筑不仅需要满足阳光、空气、绿地等自然因素的合理布置,更为重要的是应当通过人工建筑环境的塑造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论文的研究以低龄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特性为切入点,通过研究低龄儿童特有的认知模式和学习模式,综合运用幼儿教育学、幼儿行为心理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及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雪倩教育理念和优秀的幼教建筑设计实践的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各项理论与建筑设计实践相结合,对现阶段新的教育模式下适应低龄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活动空间与受教育空间进行尝试性的研究探索,有利于推动在幼教建筑设计上贯彻科学教育方法,提供相适应的合理的空间场所;同时,合理的空间设计又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及活动需要,有助于推动儿童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为幼教建筑理论框架的完善与内容的拓展作以初步尝试,并为幼教建筑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新的角度和策略参考,从而更好地优化我国的幼教建筑空间环境。

完成课题的条件:

笔者所在工作室具有从事相关项目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具备完善的全周期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了解,有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技术人员可以提供咨询,本人也亲身参与过相关项目,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是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

通过查阅书籍杂志与上网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国内外幼教建筑设计、活动空间设计的优秀案例,从而正确地、全面地了解掌握所要进行的建筑设计的具体问题。案例研究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通过进行案例研究和分析,可以对幼教建筑设计产生一些基础的认识并且积累一些初步的想法。 2、现场调研。

通过对一些幼儿园与小学的实地调研,合理分析场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周边环境对幼教建筑的设计提出一些具体可实施的想法;并且通过对儿童、教师群体的调查访问,了解使用者对于空间有没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感受,合理进行建筑设计。 3、文献参考。

对现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搜集近来来有关幼教建筑活动空间方面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具有相关内容的期刊、杂志以及书籍,综合阅读有关低龄儿童的行为心理特点分析的相关文献,将收集的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进行整理和分析。

3、课题进展计划(包括各阶段计划完成的内容和所需的时间等)

1)资料搜集 1个月 2014.10~2014.11 2)文献阅读 2个月 2014.11~2015.1 3)资料整理 1个月 2015.2~2015.3

4)实地调研 20 2014.10~2015.4择研究进展需要进行调研 5)系统研究 2个月 2015.3~2015.4 6)撰写论文 3个月 2015.4~2015.7 7)论文修改及整理 1个月 2015.8~2015.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4ec0dc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