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赏析

2022-04-16 19:15: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赏析》,欢迎阅读!
白居易,赏析,教学,江吟》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赏析

读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让人切齿,在怒目中让你有一种愤美;读《琵琶行》《长恨歌》让人感伤,在感伤中透出浓浓的凄美;而读像《暮江吟》一样的杂律诗,则让你舒坦,在舒坦中显露出优美。《暮江吟》虽不能和《长恨歌》《琵琶行》媲美,但它仍是白诗中不可多得的一枚珍品,诗体虽小却能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笔者在品读白居易《暮江吟》时发现,诗人给我们以三美的享受:自然美、心境美与语言美。



一、自然美

诗人用他那独具慧眼的审美眼光给我们勾画出一副动态的秋日江月夜自然美景图。第一、二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构成第一副秋日江水图。一轮秋阳在一天的照射后薄于西山。恰巧这时几缕晚云飘逸而至,迫近太阳,诗人忽觉眼前光线一亮,于是抬头仰望,只见太阳光被云遮住一部分,一束阳光直射傍晚时澄清、悠缓的江面,顿时江水幻化出一片壮丽奇妙的景象,清静无色的江水霎时呈现出红绿相间的绚丽色彩。诗人驻足了,这一短暂的自然景观着实让他心旷神怡,自然界竟有如此迷人的画面,真乃天公弄巧。日照江,江映日,好一副秋日江水图。第三、四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依照时间的变化,秋日江水图又变成了深秋月夜图。九月初三的傍晚给诗人留下了难忘的一幕,同样九月初三的夜晚又让诗人兴奋不已。日落月升,一弯新月如同一张坚实的神弓。清幽的月色下,草木上的露水玲珑剔透,在夜色中闪闪发光,真像珍珠一样,让人爱不释手。露似珠、月如弓,在深秋夜里形成的这副深秋月夜图与前面秋日江水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诗人巧妙的以时间转移为线,将它们贯穿在一起,用字结构形成秋日江月夜的动态画面,这样的诗境彰显出此诗的自然美,给人以高度的审美愉悦。



二、心境美

在自然美的映照下,诗人的心境起了悄然的变化,所谓神与物游,物境改变了心境。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43岁的白居易因作讽谕诗遭到朝廷的嫉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的第二年,白居易坐思自己的处世哲学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白居易在自己人生处世哲学的引领下,决定退出昏暗的朝廷,为远祸全身,干脆去做地方官,闲散官。《暮江吟》就是白居易退出朝廷出任地方官杭州刺史的路上做的。诗中反映了白居易离开乌烟瘴气的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独善时逍遥自由的心境与大自然如画的美景不期而遇,这样的心境在物境的美中得到了释放、展示。优美的物境使诗人暂时忘却美政失败后的烦恼,在自然美景中他的心境得到了超脱,顿感自由无束,这种超脱升华为一种心理的最高境界——禅趣,这样的心境让人神往。这足见诗人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0ddfe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