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自己》读后感

2023-01-24 08:34: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肯定自己》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肯定,自己

《肯定自己》读后感

篇一:肯定自己读后感 <肯定自己>读后感

肯定自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教诲。

《肯定自己》一书,唤醒了我面对挫折的勇气。心中总是有一道声音在呐喊:跌倒了,站起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关心,更多是教诲,让我对失败有了新的认识。得到了新的感悟。我们应该重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如果连肯定自己都做不到,何谈别人重视你呢?

生活不是完美的,诱惑,烦恼,陷阱,痛苦,生离死别,不公平。如果人不能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我们应该肯定自己的成功,也要接受自己的失败。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当你在面对失败时失去理智,就将陷入更深的泥潭。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如果别人不能了解你的痛苦,也注定了你的孤独,正是你的孤独,给了你在一角绽放的机会,抓住机会展示自己,让别人看重你。 肯定自己。就像作者对他孩子说的。

在不公平的社会上,只有你努力去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不要在原地抱怨,叹息;当你发现方法行不通时,不要与其纠结,要快速找到新的方法;当不被人看重时,自己要肯定自己,不畏嘲笑和伤害。

当你超越了自己,你便可自豪地呐喊:我赢了 篇二:读肯定自己有感 读肯定自己有感

从来没有一口气读这么多封信――一本慈父写给爱子的书信集。在感慨刘墉这位父亲的睿智和对儿子爱的深沉之余,不由回首看自己的成长历程,正如书中所说: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

人非圣贤,谁还没个缺点,小毛病什么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超越自己。

我在家排行最小,上面有三个姐姐,所以大事,小事都轮不到我自己去想,只是顺从地接受安排,长此以往,对家人产生依赖,一碰到做决定的事就要助于别人。但随着年龄


的增长,家人的意见就不能和自己的意愿契合了,是该自己当家做主了。看了这本书更坚定了我这一想法;早都应该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你想从事什么工作,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伴侣……这都不是别人能替你决定的,别人所能给的也至多是些建议。

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肯定自己,从小就应该看重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得首先肯定自己,不要只会在别人的评价里,也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影响你的悲喜。自己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那你肯定什么事也做不好,因为潜意识或心理暗示是可以决定成败的。 你完全不必为你的缺点而瞧不起自己,因为有很多都是人们所共有的,那是人的天性。不信,是吧?让我举个例子。

比如:“自我妥协”就是人类的天性。“再玩一会儿,再吃一口,再睡几分钟……”听起来都是小事,那里面“自我妥协”的细菌都可能侵蚀你的骨头,使你一辈子都站不直。喜欢足球的你,如果不知道何时把自己从电视机前拉开,一个充满母性的女人不知道何时把自己从孩子身边拉开,那他们不会成就自己的愿望,但喜欢娱乐,疼爱孩子不是人们的天性吗?所以我们要学会自制,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停止,以追求更大的进步。

肯定自己是件伟大的事,因为现代人的小心眼,忌妒心,其实最大的主因来自于“缺乏自信”和“患得患失”。这两两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连锁关系。越没自信心的人越容易猜忌,越怕失去尊严和地位,也越见不得别人好。就像作者所说的:“假如说希望是支撑人活下去的动力,那么信心便是一个人活得愉快的促因。”想想其实一个既对生活怀有希望,又对生命充满信心的人,根本就不会有时间去猜忌,去怀恨。缺乏自信不但会遮蔽了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使自己偏向了狭隘的死角,更阻绝了接受美好新事物的通道,是内心和外在都有所变化,不自觉表现出幽怨,使一张原本纯净的脸蒙上一层阴霾。真是如作者所说:“有怎样的心境,便有怎样的面孔。”

再说到患得患失,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喜得畏失,尤其是自己渴望得到,而一切拥有之后,又怕失去,整日在这种纷扰不安中打转,把自己搞的疲倦不堪,结果终于还是失去了一些,只是在失去的同时所得到的教训是非常可贵的,但人们往往轻忽这些“得”,而将焦点放在这些“失”上,这或许就是有些人不长进不成熟的理由吧!

看完刘墉先生的这本《肯定自己》,我不但要好好省思,作为老师,我还要告诉我的学生,作为妈妈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一定要肯定自己,学会了肯定自己,就掌握了人生一大财富。

篇三:肯定自己读后141212 肯定自己

我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写的《肯定自己》,其实它是刘墉经典励志三步曲中的最后一部,前面还有《超越自己》和《创造自己》。这三本书,是刘墉先生在儿子上中学时,教导他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怎样发挥自己的潜能,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209536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