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中国读后感

2023-04-08 07:3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乡土中国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乡土,中国

《新乡土中国》读后感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我自以为对于农村、农业、农民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本学期学习了法律与乡村治理这门课程并阅读了《新乡土中国》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对农村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和狭隘,我开始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和理性的认识。作者贺雪峰无疑义的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学者,其考察社会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积极踏实的学术态度都是当前学术界的楷模。

原来我思考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大多基于自己曾经在农村生活的直观感受,认识问题理解问题难免偏激和理想化。其实我所生活过的乡村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中的冰山一角,国实在是太大了,社会问题的复杂程度也远非一个两个理论所能解释或解决。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理论看似很美,可是一旦接触中国这片土壤总会显得“水土不服”,毕竟中西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很多理论我们可以借鉴思考,但却无法直接运用。中国在波云诡谲的二十世纪经历了一场场经济、政治文化改革与革命,这些社会变革极大地重塑了中国的乡村社会,传统制度的破灭与重生,现代制度的运用与改革,使得很多地方传统被破坏,而新的有效的制度却迟迟无法重新建立,激烈的社会冲突与矛盾促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作者在本书中将几十篇调查随笔分成了乡土本色、村治格局、制度下乡、村乡秩序、乡村治理、乡村研究方法六个部分,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大量的乡村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与分类,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分析了问题的实质与根本原因,在最后,作者又抽象总结了乡村研究的方法,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于乡村社会研究者来说确实大有收获。

相较于当前学术界对于西方制度或理论的崇拜,贺雪峰显得有些“另类”,但是研究问题必须从中国现实出发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贺先生的“另类”又是值得钦佩的。中国人多地少的压力、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片面的将一切问题都归结于“体制问题”或政策错误显然是一种投机取巧、不负责任的态度。作者在本书中列举了大量的问题,也许它们都很微观,但正是这种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和精细化探讨才可能最终提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理论。

对于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制度,作者也没有随大流的一味批评否定,而是理性分析,看出了这一看似不合理的制度竟然延续二十年并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新时期的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农民获得了极大地自主权,可是新的问题也产生了,很多学者在大力歌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的时候似乎都在选择性的忽视现存的问题,例如乡村凝聚力的降低,公共工程、公益工程的建设陷入停滞,人们还在利用着集体制时代遗留下来的水利设施。种种问题问题不可忽视。

阅读完此书,除了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加外,更多的还是迷茫,因为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乡村的种种现实,却没有提供解决措施。当然我们也不应苛责作者,毕竟中国问题如此之多如此复杂,远非一个学者所能解决,这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投身到农村中去,共同研究、建设农村。不得不说,作者的这本书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世界,我们应当学习贺先生的治学方法,实事求是、扎根于社会现实,毕竟这本书只是我们关注、研究中国乡村问题的开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433400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