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懒”生活

2024-03-19 20:4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英国“懒”生活》,欢迎阅读!
英国,生活

英国“懒”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海外星云》 2014年第1



婆婆是农村老太

我的婆婆是个农村老太,十分节约。她每天把洗过菜、淘过米、涮过锅的水,统统装进一个大桶里。提到前院浇花、后院浇树,提到卫生间冲厕所。一路提,一路滴,常常把地毯滴湿了。为了节约用电,她洗澡、如厕,即使水蒸气弥漫,臭气刺鼻,也不开抽风机;天黑了,还舍不得开灯;只要我们和孩子不在家,哪怕室外摄氏30多度,她都会把空调关了。更有甚者,她还把左邻右舍丢弃的棍棍棒棒,破箱子、旧椅子之类的垃圾拣回家。

每当我见到婆婆那些“抠门”的老习惯,心头就窜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火气,而且会把这种“火气”写在脸上。嫂子和我促膝谈心:“她这样自找麻烦,自找劳累,正是为你们省钱,你应当感谢,怎么能不高兴呢? 再说,现在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耗,既省钱,又环保,造福子孙后代啊!”

当我理解了婆婆节俭的美德之后,没等她提废水,我抢先把废水提了出去;当我和颜悦色地向婆婆讲些卫生习惯时,她总是笑容可掬地点头称是,从此,我和婆婆相互沟通,谈笑风生。原先笼罩在家里的阴霾,逐渐变成了和煦的阳光。

失业危机婆婆不能理解

莉娜的老公是上世纪80 年代中、美两国贸易补偿时,过五关,斩六将,公派出国的。当时政策规定:公派出国人员的配偶未经特批不能办理因私护照,不能出国探亲。所幸的是,她婆婆神通广大,一年后,竟给媳妇搞到了因私护照,儿子、儿媳终于在美国团聚。

自此,婆婆成为莉娜生命中最大的恩人。政策稍有松动,她及时邀请婆婆来美国旅游。旅游期间,尽最大的经济能力,陪婆婆饱览异国风光,品尝异域美味,采购北美服饰。婆婆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两年后,婆婆第二次来美。时值莉娜第二个孩子临盆待产,又逢老公的公司频频裁员。媳妇羞羞答答地告诉了婆婆,婆婆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全县高考第一名,不可能被裁员。但是,儿子、媳妇心里很明白失业随时可能降临。家庭笼罩在浓重的危机感之中,夫妻相对无言,郁郁寡欢,哪有心情对婆婆陪吃,陪喝,陪玩,陪乐呢?不知不觉之中,冷落了婆婆。

婆婆在国内是某大城市最繁华路段的街道办事处主任,如今再次以一个大恩人的身份来儿子家,竟然遭受冷落,这落差,使她无法适应。最终把怨气发泄到媳妇身上,痛斥媳妇“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从此,婆媳之间的“玉帛”变成了“干戈”,愈演愈烈,婆婆愤愤然打道回府。

短兵相接

珍妮的婆婆,原在家乡一条高速公路加油站附近,开一家小餐馆。和同龄老太太相比,不仅有点钱,而且是阅人无数;加上儿子在美国当工程师,这更使她春风得意。为了锦上添花,她毫不犹豫地把餐馆租赁出去,来到美国儿子、儿媳家中。

婆婆给媳妇的见面礼是,白金项链、黄金钻戒、大红金丝绒连衣裙。对于一个开小餐馆的农村老太太来说,这礼物也算得上体面而风光。婆婆心里的“小九九”是,拿见面礼“抛砖引


玉”:引出媳妇更多的洋货。可是媳妇的逻辑是:当初结婚,是我们女方家一手操办的,现在这一点礼物,还抵不上婆婆这一趟往返的机票钱。婆婆沉不住气,先声夺人,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当年为这个儿子,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聪明的媳妇,对婆婆的弦外之音,心领神会,啧啧称赞。但是,心中那本开支计划,是不会改变的。

婆婆满以为媳妇被打动了,加上签证期满的日子越来越近,终于按捺不住,和盘托出自己“显摆身份”的计划:“趁感恩节假期长,你们陪我到拉斯维加斯去见见世面,过把赌瘾,怎么样?”

“假期越长,旅游的人越多,机票折扣越少,住宿、餐饮等等,都比平时贵。我们从来不赌博。”媳妇言之凿凿地堵住了婆婆的口。

“听说美国西洋参地道,一磅包装的,给我买4 包。我需要送给税务、城管、加油站、乡政府有关人员。”“你的餐馆不是出租了吗?还巴结他们干嘛?贿赂是要倒霉的啊!”

“听说美国有一种膝关节保健药,我和你们大姨妈,二姑婆,三舅爷,都膝关节痛,每人先买两个疗程的,行不行?”

媳妇更敏感,立刻喜笑颜开:“行、行、行!不过,那些保健药,是忽悠人的。妈,我说了你可别生气啊,大凡有科学知识的人,是不会相信那些保健品的。”

“美国巧克力不是忽悠人的吧?买上三五磅带回去,让村里的孩子们乐和乐和,你批准不?”

“妈,您用‘批准’这个词,太过了!只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很宝贝,家长们,谁都知道巧克力吃多了会长龉齿,您给孩子们巧克力,家长们会感谢您吗?

婆婆理直气壮,单刀直入;媳妇枪来剑挡,步步为营。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硝烟弥漫……苦的是家中那个夹心饼男人。

最难的是看得开

贝蒂的留学、就业之路最平坦,家成业就,幸福指数应当最高。可是她,横竖喜欢拿别人家婆婆的优点,比自己婆婆的缺点:

人家婆婆卖掉自己的房子,给儿子交房贷;人家婆婆给媳妇的礼物是钻戒,是祖母绿的大胸坠;人家婆婆厨艺出众,煎、炸、蒸、煮、烧、样样精通;人家婆婆种植绿色蔬菜、瓜果,常吃常有,四季不断;人家婆婆养生态鸡,下生态蛋,那真叫绿色食品啊……

贝蒂的婆婆一辈子忙于教书育人,学术论著,生活方面,粗茶淡饭,三餐而足。对于厨艺,种植,养殖,的确一窍不通。但是,退休后来到美国儿子、儿媳家中,她还是适应了角色的转换,能主动承担一些家务。

这位“老学究”婆婆,还有一个特点是:不罗嗦,不偏执。爱媳妇像爱儿子一样,从不拿人家媳妇的优点,比自己媳妇的缺点;能理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北美华人家庭婆媳关系和普天下华人家庭一样是道难题。婆媳妇合作方能逐渐谱写成一曲曲幸福的话题。

(编辑/ 唐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4553b8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