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气候特点_立夏节气特点

2022-07-19 21:4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立夏气候特点_立夏节气特点》,欢迎阅读!
立夏,特点,节气,气候



立夏气候特点_立夏节气特点

立夏气候特点

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方面。到了五月份,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而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此时耕作会很繁忙,施肥和除害虫将是重点工作。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温度升高和雨量的增大,这段时间,正当华南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总体来说,立夏以后,正是华南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的特点有哪些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事活动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这时气温刚好适宜,但阴晴不定,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快速高效地进行采集。 立夏三候

在立夏,也有三候之说,即指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候,王瓜生。

初候,蝼蝈鸣,蝼蛄在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会进行鸣叫,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隐藏在地下,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也就是温度渐渐升高之时,蚯蚓就会钻出土里。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有哪些自然现象的变化

北方立夏山头青,说明在立夏,处于北部山区上的植物已经是一片绿色。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开始快速回升,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有这么一句俗语立夏三天遍地锄,是说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




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还有耳熟能详的立夏三侯之说,一候蝼蝈鸣,二侯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立夏之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尤其是一些麦稻作物,容易生病虫害,所以,也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可以注意一下病虫害的防治。同时立夏这样的季节湿润温和,可以说是多种病菌的温床,因此人们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被有害病菌传染而导致生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46baff61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