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的金融游戏

2022-05-27 01:5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家队的金融游戏》,欢迎阅读!
国家队,金融,游戏

国家队的金融游戏

作者:暂无

来源:《能源》 2012年第3



本刊记者 范珊珊

面对巨额的利润诱惑,做实业还是玩资本?对众多能源央企来说,这是个问题。

金融行业的暴利正日益吸引着众多国家队入场,尤其是利润高到“不好意思公布”的银行业,更让“中字头”央企垂涎。

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银行业实现净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1.04万亿,这个庞大的数据的确会让同样处于垄断地位的能源央企羡慕不已。

2011年底,火电业务难逃亏损的大唐集团传来利好消息:出资14.1亿元,定向增发入股富滇银行6亿股。增资结束后,大唐财务持股比例为19.5%,成为富滇银行并列第一大股东。

这是大唐进入保险等领域后,再次将产融结合的触角延伸到银行业。

眼下,控股证券公司、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正在被各大企业追逐,比如中海油合资成立海康人寿、中海油信托,下属企业入股招行;中石化则发起了阳光财险、安邦财险;国家电网成立英大泰和保险,控股英大证券;国电集团控股河北银行;华能集团成立华能资本,控股长城证券等。

事实上,这些能源巨头对于金融板块觊觎已久,并悄然入场,拼全“金融全牌照”,产融结合热潮在经历一轮发展后还将持续发酵。

暴利的诱惑

金融业带来的高额收益的确令人心动。对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资本运营部主任于毅波直言不讳,中石油打造的包括银行、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的金融帝国也正是看中这一巨额利润。

中石油涉足金融业始于27年前。1995年,中石油成立了财务公司。财务公司的股东,主要由中石油集团下属企业组成。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被称作“内部银行”,主要服务于成员单位。这一时期的金融公司,因企业本身发展需要而成立,属内部企业。2002年,中石油进入保险领域,与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合资,相继成立中意人寿保险公司和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2007年,中石油布局金融业务步伐开始加快。当年11月,中石油与珠海市商业银行达成重组协议,但几经曲折未果。20093月,中石油斥资28亿控股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获准银行牌照;7月,中石油再度出手,收购宁波金港信托。2010年,中石油再次向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注资23.48亿元,持股比例达87%,并将其更名为昆仑银行。

正如于毅波所言,金融牌照的稀缺性和高门槛决定了其高收益,按照此种逻辑,实业集团进入金融业务的意愿并不难理解。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金融业务给中石油带来的利润不容忽视,甚至成为中石油最具盈利能力的版块之一。

在中国,产融结合的实践是从产业起家,逐步渗透到金融资本的过程。“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面临如何实现持续发展、解决规模收益递减、风险递增的问题。这时需要与金融结


合,把金融视为业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借助金融手段,为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金融服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介绍说。

的确,央企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融资和投资的多元化,加快其布局金融业的步伐。“利用自有的金融部门更好地进行适度投资、理财,可以抵御当前通胀背景下带来的损失。” 于毅波向《能源》杂志记者表示。

而在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吉鹏看来,金融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比如中石油有1万名员工,正常要上商业保险,如果没有自己的保险公司,把险金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自有就进入到自己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进行投资,如帮助海外并购,扩大实业。”

除了较高收益、便于融资外,中国银行业专业服务的欠缺从另一侧面促进了企业从实业向资本的渗透。“国内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跟不上能源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

掘金新形式

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实业和金融如何结合发挥最大效益是中国产融结合进程中一直探讨的问题。

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分属不同领域的金融和实业,需要不同的资源能力(特别是风险管理能力)、管理模式和经营团队。“虽然在中国新兴市场环境下,企业集团控股金融,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资信规模,但如果和产业发展没有协同效应,就只是战略财务投资;如果缺乏风险控制能力,最终结果可能不是利润增长而是风险增加。” 朱武祥教授说。

“盲目扩张必然带来巨大风险,特别是进入不熟悉、机制和管理都相差较大的领域。”王吉鹏提醒道。央企的产融结合还牵扯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比如电力企业成立金融板块,抽调各电厂最优秀的人才,又从金融机构挖了一些人才,本意是内部人懂行业,外部人懂金融,而往往这些人天然地分成两拨。

金融牌照的稀缺性,加速了央企对于金融业的涉猎,然而产融结合之路并不好走。8年前的德隆系倒塌,令一些产融结合者直到现在心存余悸。产融结合大鳄德隆资产一度达到1200亿,横跨数十个行业,下属二百多家企业。身为开拓者,他们试图借助金融资本在实业界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其产业整合速度远远追不上债务黑洞的扩大,留下172亿元亏空。

在国外,能源巨头如壳牌、BP等对于金融的涉足颇为谨慎,其海外扩张一般选择和专业的跨国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下属金融机构也仅仅为内部服务,很少涉及社会金融领域。

“是否适合产融结合需要分析行业,有些产业适合,比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这样的企业生产的大型锅炉、汽轮机可以做买方信贷。”王吉鹏分析道。

而在国内,各大央企对金融业务可谓是“野心勃勃”。在五大发电集团的2012年工作会议上,均对金融板块发展提出要求。华电集团提出,到2015年,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要达到1800亿元,EVA要达到国内央企金融产业上游水平。国电要求“做强金融保险产业,强化金融服务平台”,“重点发展融资租赁、贷款保险等关联度高的业务,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务。”

目前,围绕原有主业展开的产融结合形式较为普遍,运用金融工具服务主营业务。在中石油海外扩张的一些区域,由于其他国有银行进入较难,昆仑银行可以作为结算主体。和中石油的战略布局如出一辙,富滇银行也对外宣称,其与大唐集团在云南和东南亚的战略高度一致,有利于加速推进双方在西南及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布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产融结合形式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经营协同效应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石油、中石化应该构建‘能源金融平台’,连接能源供给(油、气)到输送、化工、直接消费等下游环节、通过在这一枢纽上的调节,调整行业供求、平滑价格波动。”朱武祥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53d813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