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下5课提纲

2023-02-13 03:0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历史八下5课提纲》,欢迎阅读!
八下,提纲,历史

5 三大改造(1953--1956

课标: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含义:国家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 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原因)

①土地改革以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 主要形式:引导个体农民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3. 目的:走 集体化 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 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主要形式:个体手工业者参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结果: 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 公私合营

2.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 政策。

(评价: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结果: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实质:实现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六、评价三大改造(意义+局限) 1.意义(p26问题思考)

①实现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即三大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这是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我国从此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局限:改造工作后期,存在着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七、p26课后活动2:结合材料,谈谈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稳步增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621e7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