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由来及民俗活动

2022-07-11 19:4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芒种的由来及民俗活动》,欢迎阅读!
芒种,由来,民俗,活动



芒种的由来及民俗活动

芒种的由来

芒种的意思是6月是农民播种最繁忙的季节,这是盛夏将至的表现,下面来具体介绍下芒种的由来。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芒种,样样都忙。《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XX6513:48:28,星期日迎来芒种节气,标志盛夏将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前一个节气是小满,后一个节气是夏至。芒种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气候更是复杂多变。芒种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进入梅雨期,常伴有多雨潮湿天气。 芒种民俗活动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安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在传统文化中今已不存,但着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俗挂艾草

艾草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到了天气炎热的五月,细菌滋生的厉害,就是艾草出动的时候了。人们会把艾草从田里割回来,然后摆放在自家的门口,还有些人会把艾草晒干,然后点燃,在屋子里转上一周,蚊虫也会被驱赶走。

关于芒种的谚语

端阳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满仓。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麦前没串,麦后紧赶(玉米)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8fbc21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