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2023-02-21 03:3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共同成长》,欢迎阅读!
倾听,随笔,共同,成长,孩子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教师读书资料,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直是很令我纠结的问题。从事教育十几年,忽然觉得很迷茫,我不知道学生真正的教育在哪里?回到家面对孩子,我也找不到一个和孩子交流的更好的方法。

其实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大同小异。比如以下几点:

1. 常以学习好的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孩子

看似激励孩子,树立榜样,其实这是很多家长都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您要是想给孩子树立榜样,一定要通过合理合情的方式才能达到。拿别人家孩子长处和您的孩子短处比有太多坏处,这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

2. 家长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他自己也会难过,如果我们再指责和惩罚,那么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们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而应该更多的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是否快乐才是家长最应该关注的。分数固然重要,可是孩子的心态更加重要。

另外,家长还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比如,考好了就给物资奖励,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变得拜金主义,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行,这才是对孩子最好教育

3. 经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在我们辅导孩子功课时,经常会说“讲几遍了,你还不会,怎么这么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其实我们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羁绊,老是说孩子笨,本来不笨的孩子,在您多次强调以后,就变成了现实,孩子真的笨了。还有些家长在生气时口不择言,斥责孩子:“你啥也不是!”这可能是一时的失望或生气,其实心里并不真是这么想的,

但是却对孩子产生了一个真实的心理暗示,有可能导致他产生一种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家长都认为我啥也不是了,那我就啥也不是了。所以,作家长


的一定要记住,不该说的一定不能乱说。

看《读懂孩子》里的几篇文章,我觉得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我们必须在父母和孩子这个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朋友关系,以朋友关系来跟孩子交往。

这种朋友关系是非常和谐的,温馨的,充满亲情的。比如跟孩子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拉近你跟孩子之间的距离,都会让孩子感到你跟他非常近,非常亲。

当然有效沟通的基础是你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已已经长大,自我意识增强了,自尊心提高了,烦恼增多了,也有了个人隐私。我们不放心孩子,难免会对孩子作出一些限制,有时会做出一些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引起孩子的反感

二.避免反来复去的唠叨,体会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问题不能只怨孩子。不要反复唠叨。比如,孩子受了委屈,心里很难过,我们应该面对面的和孩子真诚的交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症结。使他不再纠结,难过。这种朋友式的表达,孩子觉得父母非常理解自己,有了这种沟通,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听话。有唠叨的父母,就很有可能会有一个逆反的孩子。

三.激发孩子的梦想,让孩子快乐成长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哪怕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孩子,一个不太听话的孩子。

孩子们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往往会神采飞扬、激动万分,然而,很多父母却常常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甚至直接否定。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梦想,激发孩子的梦想,给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增添信心和力量,

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勤奋并非成功秘诀,快乐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保持快乐心境的人们,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保持健康的体魄,所以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

如果你的孩子始终保持一种快乐的、积极的状态,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是个身心健康,有所作为的孩子。 切记:无论你的孩子多么不如意,只要你对孩子充满希望,孩子就会给你带来惊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a51dbe31b765ce040814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