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教学中的乐感培养

2022-11-03 04:1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古筝教学中的乐感培养》,欢迎阅读!
乐感,古筝,培养,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古筝教学中的乐感培养

作者:李翃旻

来源:《艺海》2008年第05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质。任何音乐中的声音通常有确定的涵义,它是一种与情感有关的信息。莫·卡冈认为,音乐的声音能够最准确地体现和传达以情感为主的信息。当我们在欣赏一部作品时,无需任何语言或常规的工具来参与体验,我们也不能用追求语义的阅读方式来欣赏音乐,要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去想象和感受,充分把握作品的同涵。 对于古筝表演者而言,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是表演者必备的条件。

一、乐感是古筝表演者必备素质之一

乐感是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个人的音乐的表现能力的高低也往往反映出他们对音乐鉴赏水准。从筝乐中要通过音乐作品的审美感悟,把技能、情感、知识与想象结合起来,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二、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筝乐是一门有表现力的艺术,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不仅仅是靠纯听觉感受。从音乐的物理属性来讲,音乐具有一定的频率、振幅。音乐是音高、音色、音质、音波、声音、在时间中先后或同时发响的组合体,它是非视觉性的,也不能象语言一样直接传达概念与思想。在筝乐作品中,蕴涵着调式美、旋律美、指法美、体裁结构美及显示出的自然美、艺术美。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给升华了的乐思赋予情感性、思想性,将其净化成一种美的东西,在灵魂深处生根发芽。在筝乐作品中领略作品的结构,了解历史素材,掌握技法要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情感,表达乐思,展现个性,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在审美体验中,人们可以通过联想、情态、情绪、感情等心理活动以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的目的。情绪体验或实践会产生由情感体验及实践引发的情感。如的情感可引起兴奋性的情感,它可以形成高度紧张的兴奋状。如:古筝曲《战台风》(王昌元曲),全曲共分五段,音乐形象、生动、具体,用扣摇来表现台风,用扫摇来表现台风的肆虐。紧张激奋后是一片风平浪静,清新明朗,表现雨过天晴,人们战胜了台风的喜悦。音乐审美中音乐直接引起的是情绪体验,而情感体验则是在联想活动介入后产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cd305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