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2022-09-16 23:08: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欢迎阅读!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

班级:姓名: 2016.1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和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固国 ④失道 ⑤池非不深也 ⑥委而去之 ⑦七里之郭⑧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⑨环而攻之而不胜⑩所以动心忍性

(11)而后作 (12)而后喻

(13)必先苦其心志 (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6)兵革非不坚利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⑥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7“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8.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对比阅读 (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日:“陈不可伐也。”庄王日:“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⑧日:“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选自《说苑》)

【注释】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是故百战百胜 (2) 委而去之 (3)楚庄王欲伐陈


(4)民怨上矣(5)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夫环而攻之 B委而去之 C亲戚畔之 D用兵之道 3.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2)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5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 (二)【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 []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6c83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