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表不知我是学啥专业的

2023-03-12 04:2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看课表不知我是学啥专业的》,欢迎阅读!
课表,不知,专业

看课表不知我是学啥专业的

作者:张子璇

来源:《大学生》2020年第11

9月,我作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级直博生中的一员,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学校。从网红西门一路穿越至东门,充满历史气息的建筑和阳光下泛着层层金光静谧的未名湖,无一不牵引着我跳动的心弦。与所有新生一样,熟悉完校园环境,参加完开学典礼,就要准备好将学习号驶向新的海洋了。在开启新的课程前,先要完成选课,选课的结果决定着研一的我将去往什么方向,领略到什么风景,这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首先,凭借一名理科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强迫症素养,我把学院研究生工作条例中关于选课学分要求的部分反复阅读,并与同学一起用纸笔进行了计算,发现除了必修的专业课外,还有好几门选修课学分要修。关于这部分选修课的选择,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在我看来大致有两类群体:第一类是选修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课,这类同学一般抱着学一门精一门的想法,想更多地学习一些能弥补自己专业缺陷的课程;第二类是凭兴趣全方位式选修,可能会选择一些与自己专业不搭边的课。这类同学以兴趣为主导,希望能学到本专业之外更多的东西,从而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而我就属于比较调皮的第二类人,不过这也是有代价的,有些其他院课不计入学分,一切都要看个人的取舍了。一般选课的过程为预选、抽签、公布预选结果、补退选、公布最终结果,作为一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方向的研究生,我在预选阶段分别选修了中国语言文学系、社会学系、历史学系、经济学院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课,而我那位基本都选择了专业相关课的舍友在看到我的预选课列表后,调侃我说:看你这课表都看不出来你是学啥专业的了!我微微一笑,心想:在北大,各个学科都这么强,不去上一上那些老教授们的课总觉得亏了些什么。在我看来,课堂里的大学问不论听者专业如何,都能打动人心。

当然大家也知道,选课是一项非常拼人品和手速的运动。在预选结果出来前大家都会在心里祈祷,希望化身选课中的上帝宠儿拥有自己理想的课表。选择热门课就像是买彩票,大多数人重在参与;少部分人欣喜中奖,预选阶段抢成300/500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必修课就是一个例子。至于电影与小说这样的课就更不用说了,一定会被先选超,大家都希望在严肃的专业课外有个相对轻松的课来舒缓心情。除了选课界面的课程介绍,很多同学会去贴吧、知乎上搜索话题,了解一门课程的质量怎么样,老师怎么样,或者询问自己的师兄师姐,但我觉得别人的建议只能当作参考,还是要去旁听体验一番才能判断一门课合不合自己的口味,是不是自己的兴趣点,就像大家看电影大都不喜欢被影评束缚手脚。别人的体验终究是别人的,亲身领略过才是属于自己的。至于那些热门课能不能选上,就只能拼人品,看运气了,抽中自己心仪的课那一瞬间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预选结果公布后就会有欧皇(运气极好的玩家,网络用语)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全部选中的截图,称自己为选课King”,而我有两门课没选中,之后又补选了两门,分别是光华管理学院和考古文博学院的课,依旧不按常理出牌


选修其他院的课就像踏上一段充满未知的迪士尼探险之旅,而我就是略显孤独的主角。正式上课的第一周,我的第一堂选修课是光华管理学院的《物联网与移动商务》,听起来就不像学化学会选的课,果然小组名单里就我一个是化学系,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是学金融和信息技术的,好在有两个建筑系同学也选了这门课,让我感觉有了同伴。进楼找教室时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休闲区那些坐在沙发上抱着电脑一脸认真的同学们,特别像一群在办公的社会精英。上课时我发现我跟其他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大部分同学上课会借助ipad、电子手写板或者电脑,这让掏出纸质笔记本开始写字的我变得更独特了,不过经过一周,我也习惯了借助电子产品来做上课记录,查阅资料也比较方便。以前上课时拿出电脑会被认为是要开小,现在这种普遍的方式更多体现了一种包容和开放式学习。很多同学能充分利用电子产品将听课笔记记得非常有条理和特色,拍摄的课堂PPT照片也能及时上传到笔记文档中,这可能是未来常见的研究生上课做笔记的方式之一。起初我比较担心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不强,会不会跟不上课程,但授课老师消解了我这种担忧,他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授课,打破专业壁垒。第一堂课我学到了物联网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一些新的专业术语的含义。讲到室内精确定位时,老师提到了医院里的可移动设备;讲到WiFi基站定位时,老师用为什么手机打开WiFi数据可以让定位更精确这样的话题让我们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并理解了生活中一些现象存在的原因。看似不相关的课程,却涉及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创新创业等领域,我联想到了我在本科做的互联网+”项目,这不就是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吗?它不仅弥补了我一些网络知识的空白,还为我以后专业路上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三下午的《当代小说与电影》是我第二门比较特别的选修课,由中国汉语言文学系张颐武教授讲述。我对张老师的印象非常深,三个小时不用PPT、不用教案的纯口头表述,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系老师深厚的功底和语言的魅力,课堂内容充满文学气息,也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张老师的讲课风格幽默诙谐,结合时事,非常吸引人,从这大半年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疫情讲起,谈到我们身上的文化自信,也举了许多当下新闻时事热点的例子,有的事件我刚在微博热搜上看完老师就提到了,这种实时共鸣让我觉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了更强烈的参与。第二节课张老师提到了疫情期大家在追的热门电视剧和综艺,剖析了《隐秘的角落》中人物有血有肉的性格。这部剧我看了两遍,在场很多同学都看过,大家跟着老师的思绪热烈地讨论起来。另一个我印象深刻的话题是最近火遍全网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老师将其与《隐秘的角落》剧中人物综合分析,阐述了一种观点为回返原点”——张东升想回到平静幸福的家庭,朱朝阳想回到有爸爸的时光,他们做的一件又一件事都是想回到原点;同样三十+”姐们也是在舞台上找回初心,找回那个发光发热的自己。张老师提到一句话我非常认同:管是张东升、朱朝阳,还是三十+’的姐姐,他们都想回去,回到一个可靠的过去。”“可靠的过这个词打动了当时听课的我,我仔细思索这几个字的含义,真的是非常有哲理的字眼,我想这便是我选课的意义。不只是听个热闹,而是从教授们身上学习用理性的眼光和角度去辨析和看待一些事情,发掘更为深层的意义,进而引发我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

考古文博学院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处理与实践》是我第三门想分享的选修课,这是我的一个考古院同学推荐的。说起北大考古院,可能大家会想起最近那条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选了考


古专业的热搜。我认为这个专业有它独特的魅力,与历史对话,到历史长河中探索一番何其乐也。我感兴趣这堂课是因为我对祖国历史和文化遗产这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室在一栋古朴的红楼里,坐在座位上透过窗能看到外面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别有一番风味。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文化遗产的类型、定义、标志等基本常识问题,也客观分析了当下存在的申遗热”“举债申遗等社会问题。在课堂讲读与讨论的环节,大家可以介绍自己读的一篇关于文化遗产的文章,并分享读后感。起初我会因为自己不是这个专業而有些局促和不适应,甚至想过要不要退课。课间我鼓起勇气向老师表达了我的顾虑,老师听说我化学院的惊讶了一下,然后笑着回复我说:我的课欢迎所有不同专业的同学来感受文化和历史的魅力。

经过一周的课堂体验,我的选课计划也尘埃落定了,我不会放弃这些我很感兴趣的课,尽管有时坐在一堆文科生中,我这个理科生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略显孤独,但我从来不会把自己与其他上课的同学割离开来。因为只要在同一个屋檐下,同一间教室里,我们就是一群志趣相投的学习者,学问面前没有求知者的划分。我期待,我多彩的研究生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丁莉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89afab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