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进社区》教学设计

2022-06-09 15:3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垃圾分类进社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垃圾,分类,社区

《垃圾分类进社区》教学设计

平罗县陶乐中学

刘皓楠

【设计理念】

《垃圾分类进社区》这一活动主题来自于平时的生活。本地的社区对于垃圾分类无从下手,无法大规模开展对居民垃圾分类知识的讲解。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同时对垃圾分类没有系统的认识,很多垃圾不知道如何分类。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为了能帮助社区改善这一问题,让居民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带动社区居民改善生活环境。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识误区

学生对垃圾分类已有一定了解,但仅限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并对可回收垃圾也存在一定误区。

2.学生的的状况

学生身处在社区中,将知识交给学生,再让学生将知识传播到社区中,从而实现垃圾分类进社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带动社区居民改善生活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沉浸式体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呼吁身边的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突破自我,在社区以多种形式讲解垃圾分类

【教学方法】

本活动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教学中找到责任感。通过学生的前期采访,让学生体验贴近生活的课堂。

【教学用品】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设备、垃圾分类箱、垃圾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学生活动:全体合唱《垃圾分类歌》。 教师活动:介绍习主席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

设计意图: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二、 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活动:1.观看一段垃圾未经分类就进行堆积引起火灾的视频; 2.学生上台讲解在课下查阅的垃圾不分类导致的问题,以及垃圾分类后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将垃圾分类与不分类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激起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社区中垃圾分类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1.观看一段学生前期采访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的视频; 2.采访者上台讲解通过采访得出的社区中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完成前期采访并自主总结社区中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四、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活动:学生上台讲解在课下查阅的垃圾分类知识。 教师活动:教师点拨,完成对垃圾分类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下查询相关资料,能基本掌握垃圾分类的概念,并能举一反三对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对几种物品进行分类。 五、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活动1:每组学生依次上台进行答题,一人一道题,成绩为小组成绩; 学生活动2:以小组为单位,将桌面上的垃圾图片进行分类,一题一分; 学生活动3:以小组为单位,为其他五组出题。

设计意图:通过三组学生活动,既巩固了所学垃圾分类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最后选出的环保之星将作为主讲人进入社区为居民讲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将垃圾分类带进社区,以解社区工作人员的燃眉之急。

六、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个别不易区分的垃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垃圾分类进社区 1.可回收垃圾 2.厨余垃圾 3.有害垃圾 4.其他垃圾

【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做简单辅导,真正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垃圾给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学生能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给垃圾进行分类并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学生通过采访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居民,能有效了解社区垃圾分类的不足之处并能对此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激发了学生爱护自身生活环境的情感,养成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地球只有一个。

当然我认为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关注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方面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垃圾分类对环境的益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9cbec6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