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殉情现象的精神分析解读

2023-03-14 11:0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纳西族殉情现象的精神分析解读》,欢迎阅读!
纳西族,殉情,解读,现象,精神



纳西族殉情现象的精神分析解读

【摘 要】目前,对我国纳西族发生的殉情现象的解读仅有从社会学角度所做的分析。理学的分析是从心理方面对纳西族殉情现象的贴近理解,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读纳西族殉情现象。然而,精神分析的解读仅仅是对这种浪漫的自杀现象的一种解释,一种尝试。



【关键词】:纳西族;殉情;精神分析

一、纳西族殉情现象及其社会学解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殉情现象普遍存在于四川、云南地区的纳西族。[1]丽江县纳西族的殉情最为惨烈,因此,丽江一度被一些西方人称为世界殉情之都亚洲殉情王国等。1723年,清政府开始在丽江改土归流”,强制实施以夏变夷的民族政策,纳西族的殉情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性悲剧。自解放后,殉情人数锐减,渐至罕见。五六十年代,殉情事件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直至七八十年代,丽江地区仍有零星的殉情事件发生,但也只是纳西族殉情现象的余音了。



纳西族学者杨福泉指出,在元朝以前丽江地区并未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影响,元明两朝实施的顺俗施政的民族政策也没有对纳西族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2]直到清朝,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以夏变夷的政策,强制性的变革纳西族婚丧嫁娶甚至服饰上的民族习俗,与纳西族传统民俗严重冲突。这种政治变革所致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变迁是最早导致纳西族殉情悲剧的原因。在变俗之前,男女交往及性爱都有相当大的自由,在强制性的移风易俗政策冲击下形成了二元婚恋形态婚前恋爱自由, 婚姻不自由,也形成了殉情的习俗。



另一方面,纳西族神话中的英雄都没有最终得到长生不老药,纳西族人也理性地接受了死亡是无法回避的这一事实。[3]他们相信死后的彼岸世界--山中灵界,世俗生活气息浓而神灵气息淡,纳西族人在那里过着平和安详的田园生活。殉情者所向往的雾路游翠郭(意为,雪山上殉情者居住之地),其性质类似于山中灵界,是殉情男女的理想国,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恋爱,永远年轻不老,这样美好的彼岸世界是殉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心理学解释的必要性

社会学的视角解读纳西族的殉情现象,向我们揭示了纳西族殉情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让我们看到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变迁是导致纳西族惨烈的殉情现实的重要因素。然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是把一个特定社会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自杀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个整体是一个新的和特殊的事实,它有自己的同一性和特性,这些性质主要是社会性质。以这样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结果是社会自杀率这个事实的条件或者说影响因素。[4]




迪尔凯姆不否认在社会整体里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影响自杀率的因素并不能解释每一个独特的个体的自杀。在社会因素之外也存在更贴近个人的心理学解释。



另外,对自杀的解读也不是简单的从对整体的研究回到对独特个体的研究,要从对自杀外部力量的分析转向对内在冲突的研究。精神分析学家门林格尔在《人对抗自己》一书中指出,来自历史和科学的临床记录的无数例证都可以证明,对某些人来说,没有什么现实是不能忍受的,无论这现实有多可怕。由统计学总结出的因果性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5]精神分析研究过许多自杀未遂者,他们和因自杀死去的人采取同样极端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唯一的区别是,们幸运地被及时发现,并被制止而获救。因此,门里格尔认为这样精神病学的观察结合精神分析的观察所得的结论是可靠的。下文将简单介绍精神分析对自杀的解释,并用这些理论解读纳西族的殉情现象。



三、精神分析学的解读

门林格尔在临床实践中观察了大量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行为,并在其中发现了他认为实际存在的种种要素。他认为企图自杀的过程中,涉及三个内在要素:人的愿望、被杀的愿望和死的愿望。自杀是对自己的谋杀,自己既是谋杀者又是被害者,如果没有被杀的愿望,自己不会忍心下手,所以同时具有杀人和被杀的愿望。如果没有死的愿望,很可能没有任何自杀行为能够成功。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本能(原始的破坏性冲动)是杀人愿望的根源,这种杀人的愿望可以在杀人的行为中得到满足,获得快乐。



纳西族青年男女的交往是相对自由的,他们会在彼此的交往中相爱,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他们可能还是身在襁褓之中时,就已经被家里订了亲。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是不相容的,相爱的青年男女,不能接受包办的婚姻,于是与恋人相约赴死,逃避残酷的现实。从表面看,自由恋爱的纳西族青年男女因为不能忍受包办婚姻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而选择了自杀。然而其他民族和地区也存在包办婚姻,为什么惟有纳西族的殉情如此惨烈。人生的痛苦也不止这一种,这种痛苦又比其他的痛苦大多少,然而纳西族人很少因为生活困苦、经济拮据等原因而悲观自杀的。因此,这种表面的因果关系并不能解释纳西族青年男女的殉情,有意识的痛苦并不能导致纳西族青年男女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纳西族人的心理深层深嵌着崇勇尚武的民族精神,他们在生活和战斗中强悍勇猛。[1]我们可以从这种民族精神中看到这个民族强大的死本能,它是纳西族人杀人愿望的根源。纳西族年轻男女身上难免存在这样的杀人愿望,当他们自由恋爱的爱情之花被无情的摧残,包办婚姻的魔爪危及他们的爱情生命时,他们的杀人愿望被激起,强烈寻求满足的对象。可是他们的杀人愿望面对的是自己的家长,面对的是无形而强大的婚姻制度,不可能在这样的对象身上得到满足。殉情男女杀死的是自己,然而内在动机却是希望杀死别人。家长的专制把他们逼入绝境,他们潜意识希望阻碍他们结合的家长死去。由于良心的作用,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会觉得满足这种愿望是罪孽的,并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缓和这种罪孽感,在这种痛苦的消除后获得快感,他们希望自己受到惩罚,于是产生了被杀的愿望。无数的纳西族青年男女成功的自杀必然有它背后的死的愿望。然而死亡的愿望并不是自觉地有意识地希望死,不是权衡利弊后作出的决定。在殉情的事件中也存在没能最终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b0e5c987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