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师从孔子

2022-09-10 16:1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之道,师从孔子》,欢迎阅读!
孔子,师从,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之道,师从孔子

作者:嘉西

来源:《中华家教》2012年第09

928日是孔子诞辰日。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成就最为卓著,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被尊为至圣先。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参考价值。 因材施教,学乐结合

大洋网版主钟葵: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孔门弟子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仲弓之父为贱人,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面对品类如此复杂的学生,孔子因材施教,一改当时官学的这两种体罚和威胁的教育方法。

家教专家赵忠心:虽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但我们的教育向来只是强调共性,不太重视孩子的个性,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就成不了材。只有承认、不尊重学生个性才是把人当人,否则就是不人道。不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按照统一规格加工成同样的机器零件,那是对人才的扼杀。好比盖房子,有的木材可以作梁。有的可以作柱、作檩、作椽,梁、柱、檩、椽盖房子都是需要的。同样的道理,社会要求的人才也是多规格、多层次的。

网络作家恒非:孔子说:游于艺,大家注意这个字,意味着:在学习六艺的时候,大家要像游玩一样快乐哦!什么书山有路勤为径,什么学海无涯苦做舟”—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这通通不是孔子的观点。孔子说,学习是快乐的,你感到学习苦,就是没有于道,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要学啦! 德以育人,学行结合

《重庆日报》专刊部主任曾宪国:孔子非常强调道德教育,并把它放在培养人才的首要地位。更可贵的是主张德育要通过智育来进行,智育要为德育来服务和促进。所以他说:君子怀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他说:行存余九则以学文。把道德教育和实践放在了知识教育之前。

历史教师邓夏生:孔子认为智育和技能并重。他使用经过整理的六种古代文献六经作教材,还开设了实践性很强的、准备从政的应该具备的六艺六经主要传授古代文化典籍先王遗文,侧重在文化理论水平的提高;六艺主要培养一个士从政的基本技能,侧重于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b2a01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