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2-31 10:4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民营企业,对策,现状,研究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林宗纯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8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审计独立性较差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个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计组织体系,而审计组织体系的规划并没有把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包括在内。故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设置和管理权限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有的照搬国有企业,有的照搬西方企业,在照搬过程中又没有认真考虑民营企业的内在特征,而是机械地套用,导致目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的五花八门。有的将内审机构与财务部门合并,或在财务部门配备审计人员;有的与监察或保安部门混合设置;有的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在隶属关系上,有的受董事会、监事会领导;有的受总经理领导;有的受财务总监领导等。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审计工作受阻,监督力度弱化。

2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较低

目前内部审计职能已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并以管理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内部审计已广泛涉及有关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决策、投资效益、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方面的审计。而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效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其职能仍局限于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和监督,而不是对企业的管理决策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随着市场竞争越激烈,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是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仅依靠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财务审计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将内审工作的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逐步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管理审计,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部审计方法简单、技术落后

随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审计程序,开发新的审计软件,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等方式来应对这种变化。在我国,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审计等领域也有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但据笔者最近对一些民营企业的调查,其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方式下的顺查、逆查等方式,民营企业审计人员未能很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新技术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技术手段落后,不仅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功效的发挥。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成因分析

1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缺乏,理念更新滞后

当前民营企业领导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部分民营企业主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受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对内部审计宣传不够的影响,导致他们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存在以下几种片面认识:一是内部审计可有可无。有的民营企业认为,企业已设置财务管理、稽核制度,均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经营决策服务,内部审计部门不是创造价值的部门,作用不明显,不用设置或可有可无。二是有社会审计组织,不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主认为,已聘请专业的社会审计组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有关会计资料


进行公允性的鉴证,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需要支付相关的费用,在经济效益上不合算。忽视了内部审计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内向服务特点。三是企业间的“攀比”现象。有的民营企业主认为,相当部分企业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的功效不明显,极大影响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积极性。因此,受当前民营企业管理层意识落后的影响,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利有限,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2内部审计制度变迁及其对民营企业的约束缺失

1983年我国恢复审计监督制度,针对当时国家审计力量薄弱,提出组建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并制定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规定,但这些规定却没有涉及到民营企业。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没有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署于2003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该项法规的具体规定只适用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国有经济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参照本法规的有关条款执行。内审协会于2003年制定《内部审计准则》,但对于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如何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目前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依据;如何加强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管理,如何规范民营企业内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均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可见,民营企业相关的审计法规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使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难以建立高质量的运行机制。

三、完善与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突破意识、树立理念,指导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

我国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停留于制度层面,缺乏内部审计的自觉性、自愿性需求,随着经营者压力的增大,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将由被动变为主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也逐渐成为企业经营者的自觉行动。同时,通过行业协会、工商联、民营企业协会等组织共同宣传和普及内部审计知识,使民营企业把内部审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战略层次上认识内部审计,不断提高内外关心、支持和重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自觉性,真正实现“要我审计”向“我要审计”的转变。同时,积极探索“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新模式,逐步实现从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财务审计为基础,风险审计、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并重转变,成为势在必行。

2合理设置组织模式,增强内部审计的功效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上缺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仅取决于民营企业本身。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为了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体上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对于公司制民营企业,其理想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应采用双重审计机构。通常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公司的股东将公司委托给公司的管理当局即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并且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股东会)要借助于监事会来监督代理人(董事和经理层)的行为。第二层次为公司的经理层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并通过一定的监督手段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的履行进行监督控制。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也应分层次安排,即通过设置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审计,对股东会负责;通过经理层下设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审查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管理层的经营管理,对经理层负责。二是对于业主制和合伙制民营企业,其理想的内审组织模式应采用内部审计外包方式。一般情况下业主制的民营企业中,无需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但对于合伙制的民营企业,合伙人要了解其他合伙人执行管理情况时,就产生了实际上的委托代理关系,需借助独立于每个合伙人之外的审计力量,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及利益的不一致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3创新内容与方法,发挥内部审计的针对性、实效性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民营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加强风险审计;二是民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加强管理审计;三是民营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加强绩效审计。为此,内部审计必须实现三个转变:要从重审计查处转为重审计结果分析,提出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要从事后的部门审计转为参与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事前事中审计;要从查错纠弊的常规性审计转为真实、合法、效益的全方位审计。同时,针对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要采用新的适应电算化环境的内部审计方法。因此,内部审计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审计领域,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重点的开展风险、管理和绩效审计。

4科学指导,引导内部审计规范化运行

通过内审协会,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内审协会除了对内审行业进行管理外,还具有交流功能,可以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后续教育及举办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内审交流方式增进企业间内审工作的交流和学习。

5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内部审计法制化轨道

一是明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法律地位。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在国家没有明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地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可先行一步,由地方人大或政府,通过地方立法或制定政府性规章,对上规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原则、机制、机构设置等予以确认,使民营企业内审工作能够做到“有依”“有位”“有为”。通过外部力量“倒逼”民营企业快速推进内部审计的建设。二是落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部门。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混合经济的形成,民营企业资产的来源渠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私人投资和正常借款外,还有财政无偿或有偿资金的投入,或国家独资银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大量贷款的投入。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存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无视《环境保护法》、肆意污染环境的现象,给未来者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灾难或挑战,侵犯未来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形势的变化,应及时修改《审计法》或制定《内部审计条例》,据此指导、监督民营企业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审计机关、行业协会切实肩负起指导和监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三是实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并推进其职业化进程。严格实行内部审计人员包括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其他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有利于国家审计机关和行业协会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bebf27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